成功故事
张伟平:要求完美是我们俩一致的选择
2009-09-18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4114

     关于《十面埋伏》的所有非议都无法让张伟平有挫折感,他创建的新画面影业公司是国产电影票房奇迹的制造者,无论是从前的《英雄》,还是现在的《十面埋伏》。张伟平和他的合作者张艺谋以强硬的态度对待所有批 评者的挑衅,也从不吝啬用“最好”、“最优秀”之类的词语彼此赞扬。

     药剂师出身的张伟平不畏惧那些异己的声音,因为总是有多数人买他的账,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在《十面埋伏》的推广中,他和各地院线公司签订的分成比例较《英雄》时代的43∶57有所提高,但这无法阻挡院线的热情。他所依赖的资本并不复杂:张艺谋和他自己。

     张伟平的所有电影投资只针对一个人——张艺谋,这使张艺谋可以用2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铺陈一种色彩,可以扔掉超过200万的置景费让天才的第六代导演徒徒叹息。他也不讳言,如果同时投资多部影片,他力不从心。

    他的成功看似偶然,《十面埋伏》享受了国产片和引进片的所有优待,又可以规避两者应该承担的风险,比如,它不用缴进口关税,但可以享用引进片才有的黄金档期,同时从6月15日至8月5日近两个月的暑期黄金档,不上映一部进口分账影片,连《蜘蛛侠2》和《怪物史莱克2》都不可避免的延迟档期。

     但张伟平并不承认这一点,他强调,是许多影片看到《十面埋伏》的档期后纷纷主动避让,这表明:好作品是最重要的。

    艺术的内涵总是存在虚无的争论,但商业领域的成功可以有数字证明,张伟平在《有话好好说》里亏损的1000万通过《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已经完全回笼,现在他在电影领域的回款速度甚至超过他的另一个产业——地产。

    但这或许不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张伟平承认,如果张艺谋不再拍片或是不再选择他作为合作伙伴,新画面公司的使命将即时终结。这种捆绑并不多见,让人们对张伟平以及张艺谋的未来充满期待。

    为什么进入电影业

    问:你以前做房地产,也做航空食品,这些产业的利润非常稳定,怎么想到要投资电影?

    答:的确,投资电影风险很大,最准确的讲电影本身就是风险投资,因为如果失败,你得到的就是几卷拷贝,而且它是一个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个亿的投资。但同时高风险也是高回报,做的好回报也很好,而且它是一个回款特别快的项目,没有一个行业像电影回款那么快的,比房地产还要快。

     但是它和房地产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房地产如果卖不出去,还留下一些房子和地,可以慢慢地卖、减价卖,最终是可以卖出去的,但是电影如果失败了就只留下拷贝,落价也没有用。

     进入电影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我跟张艺谋是结识六年、最可信赖的朋友,而且在这六年交往中我们两个人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所以进入电影业。

     问:那是什么让你产生了拍电影的冲动?

    答:1995年以前张艺谋和巩俐合作,我们看到在张艺谋电影里边打造的品牌就是巩俐,1995年他们两个人突然分手了,张艺谋影片中的品牌就不见了,以前张艺谋的影片全是海外的投资,当巩俐这个品牌不见了,他们会想张艺谋的影片里没有巩俐还行吗?还卖钱吗?海外投资商普遍缺乏投资信心。

     这时候张艺谋去找我,偶然说起了这件事,他说他想拍一部片子,叫《有话好好说》,但是现在在投资上遇到点困难,后来我马上就意识到,是因为巩俐的原因。

     因为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我认为既然是好朋友,不应该是酒肉朋友,更不应该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朋友,我觉得真正的朋友是在关键的时候必须出手解决问题的人。当时我跟艺谋已经是六年的挚友了,所以我想都没想,我说我投,就这样投了。

    问:你投资的《有话好好说》这部影片收益如何?

    答:当时投了2600万,赔了1000多万,现在还没有收回来。因为第一部片子,我也没有经验。 虽然钱上损失了一些,但是我对张艺谋倒更坚信了,我觉得他不光是中国最棒的导演,而且真的在电影上是个天才,虽然《有话好好说》这部片子不太成功,这个也不能完全归结于张艺谋,我认为是我缺乏海外的发行经验造成的。

     所以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合作投拍了两部影片,这在张艺谋的导演生涯中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一部叫《一个都不能少》,一部叫《我的父亲母亲》。结果这两部影片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都得了大奖。这两部影片投资不大,两部影片投了3000多万。那两部影片我们都赚钱了,把第一部的损失赚回来了。

     问:那你觉得你做电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和张艺谋一块干了几件让中国低迷的电影市场得以振兴的事情。我没有远大目标,我立足眼前,我把每一部张艺谋的影片做好,每一部都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我觉得这就够了。

     因为电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是电视永远无法取代的,就是我们现在拍的电影,比如《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英雄》,五十年以后拿出来照样打动人,这就是财富。

     我只要做一天就要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而且只要是前面有人做过的事我就不做。我和张艺谋在这一点上特别像,他拍一个电影一定要做到极致,要求完美是我们俩一致的选择。

     张艺谋的价值

     问:你到现在只投张艺谋的电影,那有没有想到过你的新画面影业公司未来发展的延续性问题?因为虽然张艺谋是中国目前最好的导演之一,但是不可否认张艺谋也会走向低谷。

     答:他走向低谷问题也不复杂,反正我跟张艺谋合作很简单,我和他是一种兄弟般的关系,在合作上我们是一种互相支持的关系,我对张艺谋是义无反顾的支持,如果他走向低谷,那我就更需要支持,如果他现在在高峰,他既然需要我的支持那我别无选择,因为我投资拍电影就是因为他,我也可以因为他从此不沾电影。

     问:新画面影业在电影业已经创出了一定的知名度,你不希望把它发扬光大?

     答:第一,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第二,我是一个性情中人;第三,我把这些名和利看的很淡。

     当然了新画面现在做出品牌,在中国制片人里面也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我,因为毕竟我的业绩在那,我把《英雄》做出2.5亿的票房,《十面埋伏》的这次首映庆典的规模以及形式没有人见过,虽然这些成就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我也很珍惜这些,但是对我而言这不是包袱。

     我做电影就是冲张艺谋,如果张艺谋说我们在电影的合作上不默契了,或者是张艺谋在电影上不需要我了,那我明天就不做电影了,而且我从此不沾电影。任何人找我都不做,这是我的真话。

     问:是不是意味着如果张艺谋不拍电影了,新画面影业公司也就随之没有了?

     答:那是肯定的。就这么简单。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商人的做法,而且我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是一个非常不合格的商人,所以我才会有这种想法,而且是我真实的想法。

     问:有人认为“今年是各大影视公司的关键年,不但资本与资源重组提速,与国外娱乐机构的合作也加紧了步伐,未来3年中国内地影视市场的大半江山,将被几家影视巨头主宰”,对此您如何看?您认为未来的发展格局会是怎样?

     答:不管怎么整合,最主要的是出作品,没有作品再怎么整合,有多少钱也是打水漂。 新画面拍张艺谋的电影在资金上没有问题,所以我们不需要整合,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投资其他导演的理由,首先我的投资选择了最好的对象,张艺谋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又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好的导演,那我为什么不投最好的呢。

     如果是其他导演,第一风险大,第二我们之间没有那种坚实的信任基础,一个是投钱的一个是花钱的,肯定会有矛盾。所以我不做这种有矛盾的事,我不求高产,因为我认为电影既然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需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我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抵制住诱惑,因为你应该知道作为张艺谋的投资人,尤其我们的影片又那么成功,那种诱惑太多了,追你来投钱的人太多了。

     我们搞《十面埋伏》的首映庆典活动,一群商家举着钱找我们赞助,我非常清楚他们不会白投这个钱,他们会提出很多的要求,而很多要求是我们难以做到的,如果满足了商家,我们的首映庆典就变味了,就把当初设想的主题思想给颠覆了。其他投资人可能宁愿委屈也要求全,但是我不。我要做的纯粹,要么不做。

     商业问题

     问:《英雄》投资号称3.2亿,《十面埋伏》也差不多。这些投资你是怎么解决的?

     答:我还有一个合作伙伴,香港精英娱乐集团的江志强,主要资金就是我们俩筹措,只给张艺谋一个人投我们两个没有问题,再加上其他导演资金就有问题。

     问:可不可以理解这是你自己的一种平衡?只投张艺谋一个人的电影资金没有问题,所以在合作方面也没有什么需求?

     答:是,我和业内的人都很少来往,我跟影视圈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来往,我就做自己的事,一般这个圈子里面的聚会什么的我从来不去。我现在关注的就是我的电影,张艺谋的电影。

     问:从《英雄》到《十面埋伏》,你在营销方面不断创新,你如何评价国内电影的推介手段?

    答:国内电影营销是属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且没有什么好的手段,在《英雄》之前,人们沿用的一直是导演带着演员走四方的宣传手段,这种宣传手段已经用了十几年了。

     到《英雄》的时候,其实我也没有想好怎么能够改变这种宣传的手段,但是我又不愿意沿用这种老套的宣传手段,因为我知道,这种老套的宣传手段已经不被市场所接受了,观众已经没有兴趣了,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我就在《英雄》影片的营销方面采取了一种包装式的手法,比如我们包了两架飞机,我们还特意包了比尔·盖茨和安南曾经使用过的那两架飞机,其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新闻话题,引起观众和媒体的热情,包括在防盗版以及拍卖音像版权最后到人民大会堂首映,一系列的宣传手段都是在试图创新。

     但是到了《十面埋伏》的时候,我们做了一次大胆的、全新的、真正创新的尝试,以北京工人体育馆为主会场在全国六个城市设立分会场,包租了卫星进行直播,这种方式在中国100年电影史上是没有的。

    问:据了解,《英雄》当时投入宣传的费用是1800万,《十面埋伏》仅首映典礼就投入了2000万,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应该说营销上是成功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制造一次、两次可能都是比较容易的,你如何确保这种宣传的持续性?在电影宣传方面仅靠大投入是一种好的方法吗?

     答:我们工体的票房收入将近600万,我们投入是2000万,虽然有近1400万的亏损,但是我们认为值得。因为这种首映庆典在全国大规模的宣传,采取用歌星、影星去包装一部国产电影,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种形式是创新的,影响力是空前的。

    其实我们今天所有做的一切,营销的方法或者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观众能够走进电影院。因为我们的观众十几年甚至二十年没有走进影院的都有,他们的观念和想法还停留在十几年、二十几年前中国电影院的状况。

    所以我的目的是通过我们这次《十面埋伏》这部影片的宣传,能够使更多的观众走进国内的电影院,让他们感受一下通过这么多年的改进,我们的影院已经不比欧美差了。我坚信他们一旦走进影院,他们一定会喜欢这种消费方式。但是必须要给他们创造一个第一次走进影院的奇迹。

    一旦把我们的观众吸引回影院,培养了他们这种消费的观念,慢慢的我们的投入就会减少,我们的宣传力度也不用这么大。

     问:您认为营销对于一部电影的成败具有怎样的意义?对于整个国内电影市场来说,相比较电影本身的品质和营销,您认为究竟是谁在制约谁?

    答:我觉得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不存在谁制约谁,而是配合互补,因为电影现在已经不是人们惟一的娱乐方式了,但是电影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其他方式取代不了的娱乐方式,那么怎么让观众关注影片,后面的营销就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不亚于影片本身。

    以前我们拍的一部影片非常好看,可能靠口碑把大家带进电影院,因为二十年前大家没有其他娱乐方式,连电视也没有,现在不同了,各种消费方式都有,要让观众重新走进影院,必须采取一种成功的营销方式能够让观众接受、参与和支持,这个很重要,所以我们《十面埋伏》采取了这种让观众参与的方式。

    问:你如何看待国外影片在影片营销方面的做法,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

    答:好莱坞没法借鉴,它这么多年来对影片的宣传,也不过就是选一个大的广场或者公园挂一块大的银幕放片子,或者封一条街进行狂欢,我觉得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不适合。因为中国的国情跟国外是不一样的,中国观众的心态以及他们的关注点与欧美差异巨大,有文化的差异,国情也不同。

    美国人看电影已经形成了习惯消费,大家觉得就是享受,是一种消遣,是一种休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在电影的营销上没有我们难度这么大。

    我这次制定的《十面埋伏》的宣传策划方案,就是主要针对国内观众的,只有观众支持才有票房,有票房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影片的生命力,如果影片拍得很好但没有好的票房收入,同样不是一种成功的模式。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