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精益研发:装备制造业下一个发展引擎
2009-11-18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2892

    创新、自主研发是近年来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出现频率颇高的关键名词。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如何实现传统装备制造业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是所有业界人士都关注的一个话题。

    “两化融合”的提出,似乎给出了答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晓钢认为当前装备制造业开展两化融合的重点是深入推进研发设计和集成应用。前者对制造业而言是重中之中,后者是信息化真正发挥实效的关键。

    安世亚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世亚太)推出的精益研发平台似乎就瞄准了这两个方面。今年10月份,在安世亚太召开的精益研发平台PERA2009新版本发布会上,该企业更是将其产品冠以“中国创造的发动机”称谓。

    冠以“发动机”的称谓是否有些过于夸张呢?对此安世亚太副总裁田锋却认为一点也不是。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250年前,在蒸汽机发明以前,很多工厂都是沿江而设,这样便于运输。当蒸汽机刚刚面世的时候,还曾有人为火车和马车哪个跑得更快打赌。结果自然不言而喻。田锋认为,信息化一定是将来新兴工业的新动力,而精益研发则是中国制造业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持续创新的动力之源

    田锋认为无论是国家提出的“两化融合”,还是军工领域的数字化工程,信息化早已被大家所认可,并日益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的“甩图板”,到“十一五”计划的“两甩”工程,都是一个以工具应用为主的时期。

    但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企业已经逐渐开始考虑以平台建设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实力。

    激烈的竞争、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让产品越来越大型和复杂。为了驾驭大型复杂产品的研发全程,装备制造企业想尽了各种招数:引入与培养有经验的人才、采纳先进的设计方法学、细分和优化研发流程、使用各种先进的研发工具……手段和要素多固然是好事,但也会让产品的研发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因此企业越来越需要一个高整合度的研发体系,可以把研发中的各种要素管理起来,以实现研发过程的快速高效,并使所研发的产品具有创新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精益研发的提出,正是为了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也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安世亚太总裁张国明先生介绍说,通过与大量专家的深入沟通与交流,安世亚太提出了精益研发的理念,这虽然来源于精益生产的思想,但是通过积累、沉淀、补充和完善,内涵也更为丰富。所以他最想说的是:“不是我们在推动市场,而是市场自身的需求推动我们在做相关技术和理论的研究。”

    据了解,为了加快精益研发理念的发展,安世亚太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个精益研发标准小组,负责研究精益研发相关标准和规范。

    田锋说成立研发标准小组的意义就在于,一种技术或者一种平台如果具备一种标准,就具备了快速复制和扩大的基础。

    例如仿真技术,在其刚刚启动的时候发展很慢,但随着很多仿真标准逐渐建立,仿真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PDM技术也是一样,当大家都了解PDM如何使用、PDM是什么的时候,它自然就很快地开始发展。

    因此通过建立一个标准化研究小组,积累和整理各类精益研发理念及实施方法、模式和要素,最终形成一项标准化的技术或理念,是安世亚太大力推广精益研发战略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做好用户的咨询师

    张国明认为,基础研发容易被克隆,精益研发则很难被仿制。随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对精益研发的需求将迅速扩大。

    但如何熟悉客户的需求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张国明认为软件开发商必须先放开软件本身,回归到用户的最原始需求,从用户业务的方法学出发考虑问题,和用户共同设计企业未来蓝图以及软件支撑战略,然后再开发软件平台。而实力派的软件企业首先是可以帮助用户优化研发流程的咨询师,然后才是软件开发商。对企业来说,咨询师是促进创新的力量、推动变革的益友。优秀的咨询公司一定不是亦步亦趋、愚忠用户朴素意图、用计算机代码重现用户流程的工匠,而是有主见和方法论的智者。

    所以在研制PERA2009时,安世亚太并不是立刻就开始编代码,而是退回到用户的最原始需求,帮助他们进行研发模式创新,从而能够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起到真正的支撑作用,他们认为这样研发才是自主研发,研发出来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核心技术。

    张国明说,此次虽然只是一个新版本的发布,但意义却比平台的首次亮相更让他激动,因为经过两年多的完善,新的平台更贴近了客户的需求。此次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功运营则更增加了他本人及团队的信心。

    作为运用精益研发平台的用户,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此次也参加了发布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邓矢斧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军工用户,通过与安世亚太人员长达9个月的努力,现在第一期项目已经成功上线。他评价说这样一个大型、综合、复杂的系统目前的运行情况,超过了预期。实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开展平台建设的核心并不是要做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系统,也不是要做一个简单的飞机设计系统,根本目的是要建立全所的飞机设计系统。

    因此第一期项目实际上是引用软件,做一个示范性系统,其根本目的还不是完全用以支持共享知识、支撑飞机设计,而是验证这套系统能否覆盖飞机设计的各个环节。当然作为飞机设计系统,本身十分复杂,涵盖了机、电、磁、热、动力学等很多专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通过一期项目的摸索,他认为可以一步一步来实现双方的目标。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