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1.8万台数控机床,这是过去想都想不到的事。5年前,沈阳机床一年也就生产万台左右数控机床,而数控产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机床企业的实力。去年年底,沈阳机床作出了一项轰动业界的决策:普通机床全部“代工”出去,腾出来的要素资源集中用于生产高档数控机床。
作出这样抉择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沈阳机床的数控产品必须“过硬”,否则市场“不认”;以“新五类”为代表的一批结构调整新产品,也给了沈阳机床要做世界行业第一的底气。
以沈阳机床集团为龙头,在沈阳市沈西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一个千亿元规模的机床产业集群也正在崛起,包括德马吉、森精机等一批世界机床巨头开始在沈阳投资建厂,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也纷纷落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沈阳市的机床产业一直是沈阳机床集团一枝独秀,如今正在变成“春色满园”。
辽宁装备制造业正围绕着龙头企业,把产业集群做起来,提高产业丰厚度,由过去一个个龙头企业的“单兵作战“,衍变成集整机、零部件和生产服务性等企业分工协作于一体的集群式竞争,不断提高产业的完整度和竞争力,不断做大地区经济总量。我省提出的每个市都要形成一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每个县都要形成一个百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装备制造业担负着重任。
随着以瓦轴集团为龙头的大连市瓦房店千亿元轴承产业集群,以及阜新液压、锦州光伏等一批产业集群加速成长,一场装备制造业全行业提高产业丰厚度的好戏正在辽宁大地上演。
利润占到规模工业的40%
沈鼓集团通过与美国GE公司合作,坚持消化引进技术再创新,不仅掌握了长输管线压缩机组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的能力,还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获得了一系列新专利、新技术,这些都已经融入到了这套机组上。
此前的
瓦轴集团掌握了5兆瓦风力机组配套轴承的研制技术,从而成为全球仅有的3家具有此能力的企业之一后,我国风电机组的进口轴承价格便由210万元降至60万元。
辽宁装备制造业不断取得的新成果,为产业丰厚度的提升不断增加砝码。这些自主创新的首台(套),其魅力还不仅体现在价格上,有些关键核心设备花钱也买不来,必须靠自己干。惟有坚持自主创新,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才能收到实质性的成效。无论是龙头企业的结构调整,还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的支撑。
今年上半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301.8亿元,同比增长30.9%,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比重接近40%,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增幅均居东部沿海装备制造业发达省份之首。
随着提高产业丰厚度目标的一个个实现,人们看到的将是崭新的辽宁装备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