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杭州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308.67万吨,仅此一年垃圾量就能填满1/5个西湖。若按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年均增长10.09%推算,2014年开始天子岭填埋场二期使用年限只有5年,届时杭州将面临“垃圾围城”。
为此,杭州市政协委员建议在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原址建设垃圾焚烧电厂,为杭城生活垃圾寻找新出路。
四座焚烧厂有待扩容、建设
按规划,杭州市区已有的四座焚烧厂都应完成扩容、迁建或新建,但至今均未启动。杭州市区自2007年起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处理能力7年零增长,但日均生活垃圾量绝对值却增加了3288.01吨/日。
杭州市政协委员邱丽霞、吴南平说,“现有的垃圾焚烧处理企业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量也超过了预期。”
杭州市政协委员刘逸鹤说,“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是主城区垃圾处理唯一战略保障设施,杭州已不可能有第二个天子岭。由于焚烧能力受限,近年主城区垃圾增量几乎全部进库填埋。垃圾焚烧厂节假日停产及定期停炉检修期间,垃圾处置均由天子岭承担。”
建议在天子岭原址
建设垃圾焚烧电厂
鉴于新的垃圾焚烧厂,在环评和选址上面临巨大压力,邱丽霞、吴南平建议,“在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原址建设垃圾焚烧电厂。”
这样不仅解决了选址的困难,又可就近利用该填埋场填埋焚烧中产生炉渣以及稳定化的飞灰,以节省运营成本。此外,还可以充分地使用杭州市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体系。
“这既保证了相对较高的填埋处理能力,又保证在焚烧企业停运和检修时的垃圾处理,产业布局相对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