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6月1日中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连续3周小幅上升。过去两年6月的PMI指数均是环比下降,2012年和2013年6月分别下降0.2和0.7个百分点。本次PMI指数不仅没有出现季节性下降,反而环比上涨幅度超市场预期,这主要是前期一系列的微刺激政策正在实体经济中不断发酵。汇丰制造业PMI指数49.4(前值48.1),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表明中小企业的改善幅度好于大中型企业。表明本次“微刺激”政策既保住了增长,也促进了经济转型,属于精准发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与以前“一刀切”式的总量放松政策有较大区别。前瞻性来看,4月25日央行定向降准,5月30日央行进一步放宽降准范围,金融监管部门同时发力治理同业、理财、信托等融资渠道,缩短融资链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央行在量和价上同时调整。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正在不断打通,我们预期随着融资成本的降低,6月PMI指数会进一步反弹至51附近。
代表总需求端的指数有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量订单)、采购量和进口五项指数,其中占权重较大的新订单指数52.3(前值51.2),环比上升 1.1个百分点,表明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中,需求端的恢复比较明显。新出口订单指数49.3(前值49.1),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跌破枯荣线,但收缩的幅度有所收窄。我们认为新增出口订单的下降可能是短暂波动,我们认为在人民币不断贬值、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措施和欧美经济复苏预期较为明确的情况下,出口的恢复仍然可期。不过由于去年虚假贸易导致同期基数水平较高,出口的同比改善可能有限,环比改善应该比较确定。在手订单46(前值44.9),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这和需求上升速度较快有关,表明企业订单比较饱满。5月份采购量指数是52.3(前值是50.6),企业的库存积极性有所上升,这可能和当前融资成本走低和预期较为乐观有关。进口指数49(前值48.6),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国内需求的改善开始提高进口需求。在融资成本不断走低和基础设施投资加码的情况下,国内的投资增长依旧会保持一定的增速水平,这会对进口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
代表总供给的指数有生产指数,5月份该指数52.8(前值52.5),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开始受到需求的拉动,进入上升状态。生产指数和工业增加值的相关性较高,我们预计5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和环比均应该出现上升的态势,发电量等高频数据也会印证这一点。
从库存指标来看,原材料库存指数略微下降0.1个百分点至48(前值48.1)。产成品库存指数47.1(前值47.3),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两个库存指标均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终端需求的好转导致产成品库存下降,而不是企业的主动减产导致的。
购进价格指数是50(前值48.3),购进价格指数环比上升将近1.7个百分点,今年第一次站上枯荣线,这主要还是基于终端需求的拉动和环保导致的供给收缩,中上游产品价格有所企稳。从历史角度来看,该指数总是波动幅度较大,并且和PPI指数的相关性较强。由于该指数改善明显,5月PPI指数的同比和环比跌幅应该有所明显收窄,可以有效减轻中上游企业的经营压力。
从就业市场来看,5月从业人员指数48.2(前值48.3),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为历年5月最小,表明就业市场较为稳定。这与经济结构转型,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导致经济容纳就业能力增强有关。
前瞻性来看,6月制造业PMI指数的出现非季节性反弹,尤其是新订单指数改善幅度高于生产指数,这预示该指数还有一定上升空间。从货币市场来看,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水平出现系统性下移,央行年内开启第二次定向降准,在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实体经济的企稳反弹是可以预期的。我们维持6月经济继续反弹的判断。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