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现代煤化工成为我国化工行业当之无愧的热点。项目上马曾经轰轰烈烈,相关企业信心满满。然而,2014年,我国现代煤化工却由热转冷。2020年前国家将收紧现代煤化工政策,这已是可以预见的趋势。
就2015年而言,现代煤化工产业可能出现两个重大转折。一是一批项目重新洗牌。这在2014年就已看出端倪。去年以来,已经有大唐集团、国电集团、中海油和华电公司开始剥离化工板块业务,尤其以我国最早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开展示范的大唐集团对煤化工的剥离最为引人关注,预计2015年将有更多现代煤化工项目出现并购重组。
二是一批项目会停缓建,更有取得“路条”的项目被放弃。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狂跌,使煤化工的投资风险骤然增加,加上政策规划的调整,预计此前已开工的一些现代煤化工项目2015年将放缓建设步伐,甚至停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估计不少地方和企业会放弃“路条”,不再考虑上马现代煤化工项目。这意味着,一度一哄而起、热到发烫的现代煤化工进入“蛰伏期”。
针对当前煤化工产业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认为,当前,开好示范工程项目是当务之急。对于企业而言,要在示范项目运行中找到提高产品经济性和解决节能节水与环保问题等的方案,探索出一条清洁、环保、高效率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路径。对于政府而言,要尽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煤化工项目。对已建成的项目要摸底普查,及时总结示范工程项目的运行经验,为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胡迁林表示,技术创新是发展煤化工的不二动力。应着眼于3个方面:一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收率、降低消耗和能耗,节能减排,提高示范装置的经济性;二是延长现代煤化工产品产业链,开发新产品、拓宽煤化工产品的市场空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三是要在提高装置的国产化率上下功夫,降低煤化工项目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煤化工不要幻想排挤石油化工甚至完全替代油气化工。煤化工是油气化工的补充,是贫油少气的中国为发展经济、保障能源安全的举措。”能源化工专家、上海新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保平说道,“煤化工的规模不可过大。目前来看,其固有的能耗水耗高、污染重、投资强度大等问题尚未解决,盲目扩大规模将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但煤化工也不能满足于凑合着当个补充。要树立煤化工与石油化工殊途同归、机理相似、相互补充、包容发展的理念。在集中精力攻克前面提到的束缚煤化工健康发展的六大难题的同时,重点开发弥补石油结构特性不足的煤化工技术或产品,实现与石油化工互补发展。”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