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中国造船行情深度分析 国企船厂后期发展壮大
2015-09-23    来源:中国船舶网  人气: 3735

2004年开始的中国造船井喷一直持续到2008年的秋天,以后的5年,政府救市的几千亿资金释放效应,给一部分船厂带来了回光返照,中国造船从总量上来说从世界第三抢到了第一的交椅,国家在没有进行大的干预和投资下,国内几年内遍布几千家船厂。

2013年后,中国造船业开始回归安静正常的秩序,目前,造船业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中。很多人说现在的造船业是熊市,期盼牛市尽快到来,冷静分析中国造船的现状,也许有助于许多人丢掉幻想。

1.CSSC和CSIC造船产能的巨量扩充:

上海地区

外高桥造船' target='_blank'>外高桥船厂800万吨

江南长兴0-3号线800万吨

沪东中华+上海船厂500万吨

整个上海是2100万吨产能

广东地区

由于广船吞并了龙穴加之和黄埔等的整合,也具备了不低于1000万吨的产能

大连地区

老厂+新厂+海工本来就有不低于1000万吨的产能,如果最后收购STX成功,也将具备2000万吨左右的产能

沿海的葫芦岛渤船300万吨

2300万吨左右的产能

其他地区

天津新港300万吨

青岛北海300万吨

长江上的澄西200万吨

武船300万吨

1100万吨左右的产能

所有地区产能相加为6500万吨

所以,国字头的CSSC+CSIC悄悄的把造船产能扩充到了6500万吨这个可怕的数字,这是国家意志,他们不可能倒闭,直接支撑着军品的建造,虽然现在产量不大,能力早已非凡。

中国造船产能最高的是2011年,9500万吨左右,其他年份都在4000-6000万吨左右,目前仍然在下跌中,也就是说,即使造船行情再次井喷,民营船厂也风光不在。国家对造船布局的调整已经到位,民营船厂的首秀也是末秀结束。国家对民营船厂的经营持开放态度,能发展最好,倒闭也无所谓。

2. 中国各大银行的态度:

造船就是玩的资金,没有银行的支持,民营船厂不会有2004-2012的持续辉煌,那个疯狂的年代,造船融资是各家银行的香饽饽,如今全都成了烂山芋,争先恐后的弃之。

最近3年和各大银行的交往记录看,银行每遇到船舶债务纠纷,都有壮士断臂的勇气,宁可损伤也要彻底结清,和造船业撇清关系成为主流意志,没有银行融资和保函的支持,造船业基本没戏。

这里提一下那个工信部的造船白名单,个人看法:主体正确在江苏,浙江两个造船大省名单上混进了苍蝇,被业内吐槽不已,真正的白名单在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手中。这个银行是国家政策银行,直接支持中国造船出口30年左右,对中国造船业态势了如指掌,利息优惠的多,不是CCSC和CSIC下属船厂,如果能得到它的支持,绝对在白名单上,否则,肯定是黑名单企业。银行业支持国有造船企业的意图格外明显。

3.日本韩国对造船井喷的态度:

中国造船的行情成也自己败也自己,可以说:没有中国的造船业,2008年以后时间造船的繁荣会一直持续,正是中国造船业的无序爆发型增长,打断了造船也百年来的罕见的一波繁荣,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值得圈内人深思。

在中国造船井喷的初期,日本,韩国这两个造船大国依据自己各自的理解,对产业进行了几十的调整。目前看,日本人的思维成熟,可能60-80年代的经历让人家格外成熟,造船产量2004-2008年并没有大的波动,也不随中国对基础设施做大规模投资。

当潮水退去的今天回头看,日本对造船文化的理解深刻,做事成熟理智,影响最小,把散货船放在在中国投资的船厂建造,即使倒闭对日本国内也无大的影响----川崎,常石。

韩国几乎将散货船完全排斥在建造清单以外,停止了10万吨以下散货船的建造或者把散货船建造放在中国设立的船厂建造,典型的就是大连STX,目前,由于部分船企跟风,他们的影响比日本大些。

4.中国的钢铁制造业:

产能不是一般的大,高峰的时期,钢板价格5500块/吨,目前跌落至2500块/吨左右,价格跌回了印象中的1994年2400块/吨附近,再也没有听到国内媒体去谈铁矿石运输如何被澳大利亚,巴西人操纵。

钢板价格的大跌意外的消灭了中国拆船业的劲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拆船业。

中国目前的拆船价回落到170美元/轻吨,南亚国家大概在350美元/轻吨,几年前他们还是480美元左右的高价,现在几乎没有钢厂去收购南亚的拆船板,他们污染严重的拆船厂4/5已经被中国钢厂低于他们拆船价的新钢板打垮,这真是个意外。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内造船衰退明显。

5.中国造船业如何复苏:

国内造船产业政策需要做调整,造船需要设立专业门槛,那些江浙一带的沙滩船厂需要纳入正规管理,质量低下的沿海沙滩船需要银行,海事,船级社,地方政府,保险业,航运业共同去限制发展。

那些国有能源业主应该从航运企业中退出,而航运企业所经营的船厂也应该合并到造船企业手中,政策上加快倒闭企业的处理,大力支持有效优质船厂的兼并,让造船业一致对外竞争。

经营错开发展,不要一窝蜂的挤到3-8万吨散货船的建造中,目前国内1-3万吨散货船,2500TEU以下集装箱船的建造船厂越来越少,留存的船厂档次也偏低,不适应发展。

总之,中国造船再重演2004-2008年度的辉煌可能性不大,从以上几点可以清晰看出,国企船厂是今后长期发展壮大的重点。本文暂不分析国内船用设备在这十年中的进步和变化。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