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造船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近些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的造船市场份额不降反增。2006年,我国首次突破订单量,占世界总份额的39%,超过韩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和2009年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地位进一步提高,2009年世界份额达到顶峰的61.6%,其后三年我国新船订单占世界份额有所回落,从2010年的48.5%降至2012年的41.8%,但我国占世界份额仍然很大。尽管我国船舶工业在总量上已成为世界第一,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在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还不是造船强国。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造船业的对象一直是以国内的内航船舶为主体,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造船业出口比例不断提高,船舶产品出口国家涉及到159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我国出口船占完工量的比例也日益加大,2007年,我国出口船完工量占造船总完工量的就达到了70%-80%,其中2009年高达88%。所以说,目前我国船舶业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在国外已占有一定市场。
世界造船业由高劳动力成本国家向低劳动力成本国家转移是一条普遍规律,尽管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延迟这种转移,但成本仍然是影响造船业竞争力和产业转移的最显著的因素。目前,世界造船格局呈现出韩、日、中、欧四极格局。在这四极中,从产品生命周期看,韩国处于成长期的后期,发展潜力有限,而且随着近年来韩国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已出现下降迹象;日本已进入成熟期,只有我国刚刚进入快速成长期,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2我国造船业与国际先近水平差距分析
80年代,严重的航运危机和船东不惜降低标准追求低价船的市场趋势,为我国低成本的造船业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当时我国造船成本比日本低30%-40%,低成本优势成为我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广泛引进国外先进设计和船用设备制造技术,全面采用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使我国造船业较好地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但是,从1982年开始,我国造船成本不断提高,几乎每年都以两位数在增长,加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稳中有升,使深藏已久的我国造船业竞争力下降的隐患突出地表现出来。
我国造船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生产效率上的差距尤其明显。目前我国人均造船量约为韩国的1/8,日本的1/11,这大大削弱了我国造船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与此同时,造船周期长也是我国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造船周期反映造船企业的生产能力、科技开发、设备设施以及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造船周期过长,势必导致工时增多,工时费用上升;贷款周期长,资金周转缓慢,银行利息增加,船台、船坞、码头、吊运费等专用设施费用下跌;能源、动力消耗增大。造船企业若能缩短船台周期一个月,人工、动能和制造等生产管理和专项费用就可降低400万元以上。日本、韩国造船企业设备比较先进,他们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改善,不断缩短造船周期。日本建造一艘15万t级原油轮的周期从开工到交船只需8-10个月左右。而我国造船企业从开工到交船则要16-18个月左右。可见差距之大。
工时
我国生产一总吨船需求60-80h,是韩国的4倍,日本的5倍
造船量
我国每人每年平均造船量23.8载重吨,是韩国的1/8,日本的1/11
造船周期
日本建造一艘十五万吨级原油轮只需8-10个月,而我国要16-18个月
造船业是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三要素密集的产业。我国造船业虽然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但从产品类型分析,仍以常规船舶为主,高新技术船舶比例很少。多为散货船、原油船等,这些船舶技术含量低,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长期以来,我国造船业每年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投入只相当于日本的1/20,造船业发展存在后劲不足的隐患。
生产能力
船舶类型
造船吨级
高附加值占比
中国
散船、小型集装箱船、油船
1-10万载重吨较多
2.1%
日韩
LNG船、VLCC船等高附加值船舶
10万载重吨以上
60%左右
表3我国造船业SWOT分析
优势
劣势
劳动力成本低廉、海岸线长
技术水平低、船舶配套能力低
机遇
风险
国家对造船业支持政策、未来生产率和设备国产化率有望提高
短期内难以将生产重点转移到附加值高的船型上来
目前我国造船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新接船型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船型上,高附加值船型的世界占有率还比较低;而韩国则由于国内造船成本过高,竞争力下降,已经开始将接单重点转移到附加值较高的船型上,特别是占据了LNG船的绝大部分订单,造船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成熟时期。
另外我国的人力成本占船舶成本的比例不到10%,而韩国和日本均已达到30%,因此韩国和日本的船舶制造业盈利波动大,前两年普遍亏损,加之受海岸线资源的限制,行业发展空间有限。我国在劳动力、岸线等资源上较强的比较优势就充分显示出来,使得我国在常规船舶的竞争优势较大。另外,在政策上,国家先后出台优惠政策为我国造船业“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由于长期我国造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缓慢,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使我国船舶工业的低成本优势已不明显。而且经过20年的发展,其主要制约因素已经从过去的造修船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转变为市场竞争力下降的矛盾,因此,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必须以提高生产技术和效率为重点,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