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困境,开拓新局,是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课题。推动改革创新,实施开放发展,是中国钢铁行业破题的出路所在。钢铁企业重组要在生产规模上实现减量重组,即生产规模上实现1+1<2,同时通过重组力争做到钢铁产能布局的优化和优势企业在市场区域划分上的优化,在经济效益上实现1+1>2。
在当前经济状况下,钢铁业是最为困难的行业之一,也是全球价格最透明、销售毛利率最低的一个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融资困难、利润大幅下滑的局面。近日,在第十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上,原外交部亚非司司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认为,如何摆脱困境,开拓新局,是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课题,为此要“跳出中国看中国、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钢铁看钢铁”,推动改革创新,实施开放发展,是中国钢铁行业破题的出路所在。
由规模扩张进入到减量化阶段
吴思科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艰难,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散,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不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如何走出困境,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是摆在各国面前的共同任务。在此形势下,钢铁行业也难以幸免地受到冲击,比如产能过剩、需求不振、价格低迷、环保压力。所有这些无疑给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生存、转型和发展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认为,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支柱产业,其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走势、国民经济结构性变化息息相关,不可能背离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规律,因此,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钢材需求总量由过去的持续增长转为2015年的持续下降,而中国钢材消费量自2013年起就已经进入峰值区,钢材消费不会再有大的增长,甚至会在一段时期内出现钢材消费量的持续下降。
河钢德高中国首席运营官魏广民认为,经过二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峰值已经过去,钢铁生产已经超出了增长的需求,未来的需求增速和钢材产量增速都会下降。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正从钢铁集中消费的行业转向消费和服务,单位GDP需要的钢铁消费大大减少。
对此,朱继民表示,随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钢铁行业已由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进入到减量化的结构调整与优化阶段,这一阶段是钢铁行业深化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
河钢德高中国首席运营官魏广民指出,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一是中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中国8.15亿吨的钢产量仍然只提供了68%的产能利用率,如果不出口1亿吨,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率甚至不到60%。二是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散。中国钢铁最大产能在1600万~4700万吨之间的10家钢厂,大概只代表三分之一的总产量,而305家钢厂代表了85%的产能,产业集中度分散和低产能利用率导致低价竞争,盈利能力降低。三是中国钢铁行业优胜劣汰。中国钢铁资产分布广泛、短期市场波动中抵抗力强、在有持续发展的下游产业布局、低制造成本、有足够的现金储备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卓越管理能力的钢厂会成功。而高负债、高成本、以建材生产为主、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钢厂将退出市场。
吴思科认为,中国钢铁行业存在同质竞争,低端产能过剩,而在高精产品方面与国际高手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时刻还会受人掣肘。朱继民解释说,中国钢铁行业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诸多差异:一是所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二是国际贸易环境存在巨大差异;三是钢铁行业自身总量规模存在巨大差异。欧洲发达国家以及美国钢铁行业体量均为1亿~2亿吨,而中国钢铁行业体量从产能上看有11亿吨之多,从产量上看有8亿吨之多,体量上的差异、发展阶段的差异、区域不平衡的差异,决定了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运行规律上存在差异。而且,同样的经济措施应用于不同体量的经济体中,往往存在效果上的差异。
生产规模1+1<2 经济效益1+1>2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刘青春认为,面对前所未有的行业困境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钢铁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一定要抱团取暖,合作共赢,重构流通渠道,重塑诚信体系。对此,朱继民要求,一是中国钢铁行业及钢铁企业要明确发展方向,在结构调整与优化阶段,发展方向是实现绿色化、减量化、差异化、服务化、智能化、国际化。二是中国钢铁行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加大环保资金、设施、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并加大对各项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学习研究。三是中国钢铁行业运用“互联网+”来促进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产业链结构再造,而且不仅仅体现为钢铁企业营销模式的变革,更深层次的是让上下游产业间的大集团形成供应链关系,实现按需创新、按需生产、按需订制物流方式。四是中国钢铁行业要“压产能、控产量”,运用市场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形成合力,从而实现健康发展。五是中国钢铁企业要转变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品种产量的发展模式,并立足现有装备优势,加大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力度。六是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国有资本放大功能,让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朱继民建议,一是国家出台企业兼并重组细则,从税收、财政、金融、土地、技术进步、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理等方面对企业重组给予支持。二是国家积极探索民营钢铁企业重组,主要是探索在原有所有者能够合理地退出的前提下,将优势资本引入民营钢铁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并保证民营钢铁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三是钢铁企业重组要在生产规模上实现减量重组,即生产规模上实现1+1<2,同时通过重组力争做到钢铁产能布局的优化和优势企业在市场区域划分上的优化,在经济效益上实现1+1>2。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