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资讯
东北西北产量下降华南地区崛起 去产能背景下全国钢铁出现转移迹象
2016-08-26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807

在去产能背景下,全国钢铁产能分布出现转移的迹象:沿海省份钢铁产量普遍增长,其中广东异军突起,钢材产量同比大增24%,而东北和西北地区省份的钢铁产量下滑明显,其中黑龙江和宁夏的钢材产量均缩减超30%。这一迹象反映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钢材产量增长快对应着钢材需求高,说明当地经济更活跃。

在去产能背景下,钢铁产能分布出现转移的迹象。记者梳理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各省市钢铁产量数据发现,沿海省份钢铁产量普遍增长,其中广东省异军突起,而东北和西北地区省份的钢铁产量下滑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广东钢材产量同比大增24%,河北、山东、江苏和广西的钢材产量依次同比增长4.8%、9%、2.6%和4.1%。而黑龙江和宁夏的钢材产量均缩减超过30%,排在降幅榜前列。

华南地区钢铁产量崛起

在化解过剩产能任务推动下,今年1至7月,全国生铁和粗钢产量双降,分别减少1.4%和0.5%,但轧制成钢材的产量仍有抬头,累计生产65704.9万吨,同比增长1.9%。

钢铁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南部沿海省份广东。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广东省累计生产生铁884.13万吨、粗钢1205.74万吨和钢材2188.22万吨,分别同比大增46.4%、26.9%和24%。其中,钢筋600.01万吨,同比增长26.4%;线材262.61万吨,同比增长6.5%;冷轧薄板171.69万吨,同比增长24.9%。

“宝钢湛江项目投产推升了广东的钢铁产量。”分析师说道。

相邻的广西,前7月钢材产量也同比增长4.1%,达到2040.13万吨。当地新建的千万吨级钢铁项目——武钢集团防城港钢铁基地的冷轧生产线也在今年3月正式运营。

沿海省份中,江苏、山东和河北三大钢铁主产区的粗钢和钢材产量均呈上涨。其中,山东1至7月累计生产粗钢4064.95万吨,同比增长4.8%;钢材产量为5597.36万吨,同比增长9%。河北的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0.55%和4.8%,江苏的粗钢和钢材产量也分别增长3%和2.6%。

对此,分析师说,河北和江苏等省份的成本优势明显,企业效益好。随着价格上涨,企业盈利快速恢复,产量自然上升快。而北方、西部钢厂的原料都是从沿海港口运输到内陆,而产出的产品在当地又消化不掉,需要运送出来,物流和原料采购带来的成本比较大。

以内陆的产能减量置换出沿海地区新增产能的空间正成为钢企发展规划的新方向。不仅是宝钢和武钢到沿海地区进行跨省市整合发展,河钢集团也在今年6月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河钢宣钢规划整体迁出张家口,以河钢宣钢保留的产能联合河钢唐钢、河钢承钢部分优化产能一并整合重组,向唐山沿海地区搬迁,未来将形成2000万吨沿海精品钢铁基地。

东北和西北产量下降明显

今年以来,东北和西北部地区的产量大幅缩减。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的前7月粗钢产量分别缩减7.2%、27%和20.8%,钢材产量分别大幅下降6.8%、30.3%和18%。其中,辽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排名全国第四、第五,是前五大产钢区中今年唯一一个钢材产量下降的省份。

同样,西北部的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的钢材和粗钢产量也无一例外地双双大降。其中,陕西前7月粗钢产量为466万吨,同比缩减23.7%;钢材产量652.7万吨,同比大降35.8%。在新疆,1至5月钢铁工业增加值下降25.2%。

“整个钢铁产业布局向沿江沿海发展,中西部不具备产能优势的逐步淘汰,这也是未来钢铁产能发展的趋势。”分析师表示。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钢铁产量数据一方面反映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钢材产量增长快对应着钢材需求高,说明当地经济更活跃;另一方面,生产情况也反映出企业是否具备竞争力优势,产量高说明钢企本身在成本、经营效益上的竞争力强。

华南地区钢铁产量的逐步崛起,揭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湛江和防城港两大项目对当地经济结构、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竞争优势相对弱化的东北钢铁工业也将在变革中寻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