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合肥将建外环绕城高速 都市圈再建10条城际铁路
2016-12-15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3325

合肥将建外环绕城高速

现有绕城高速将定位为内环高速

合肥都市圈将再建10条城际铁路

12月14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审议《合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送审稿),一大波好消息传来:合肥将新建至西安、连云港、郑州等地客运专线,都市圈内再建10条城际铁路,加快推进新桥机场二期建设,建设4个通用机场,将建合肥外环绕城高速,建设合肥都市圈医疗网络系统,圈内建设7个卫星城市,鼓励在肥高等院校在圈内城市联合办学。

交通

都市圈再建10条城铁

目前,商合杭高铁正在建设中,合安高铁已于今年11月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根据规划,合肥都市圈内的交通联系将更加紧密。

规划提出,新建合肥至西安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合肥-六安-潢川-信阳-南阳-西安,与宁西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新建合肥至连云港客运专线。搭建合肥出海新通道,线路走向合肥-定远-五河-泗县-新沂-连云港。新建合肥至郑州客运专线。沿线共设郑州东站、许昌东站、鄢陵南站、周口东站、项城南站、沈丘站、界首站、阜阳站、淮南站、合肥站等10个车站。新建安康至上海客运专线。

在城际铁路方面,除正在建设中的合安九城际铁路外,还将规划建设合宁城际铁路、合六城际铁路、合芜城际铁路、合淮城际铁路、阜六城际铁路、合六城际铁路复线、滁天城际铁路、宁阜城际铁路、宁蚌城际铁路、六铜城际铁路。

其中,合安九城际铁路合肥到安庆段已经开工建设。合宁城际铁路自合肥枢纽引出,沿合宁高速铁路,向东经肥东县、巢湖市、滁州市至南京市。交通制式优先考虑城轨制式。

合六城际铁路将加强合肥与都市圈中六安市的联系,带动合六走廊的经济发展。合六城际铁路复线建议线路走向合肥市、新桥机场、六安市。合芜城际铁路建议线路走向合肥枢纽站、巢湖市、芜湖市。合淮城际铁路建议线路走向合肥枢纽站、水家湖、淮南、寿县。阜六城际铁路北段接商阜杭客专,南段接昌九城际铁路,搭建京九新通道,建议线路走向阜阳、霍邱县、六安市、霍山县。滁天城际铁路建议线路走向滁州南站、天长。宁阜城际铁路加强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联系,建议线路走向南京、滁州、定远、水家湖、淮南、阜阳。宁蚌城际铁路加强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联系,建议线路走向南京、滁州、明光、凤阳、蚌埠。六铜城际铁路与阜阳(袁寨站)-六安-庐江-铜陵-黄山-温州铁路共线,建议线路走向六安、舒城、庐江、铜陵。

合肥将建外环绕城高速

目前的合肥市绕城高速公路给合肥的对外交通带来极大便利,规划将现有的绕城高速定位为内环,未来,将规划外环绕城高速,由规划沪陕第二通道(预留通道)、合明巢高速(预留通道)、北沿江高速、六铜高速(预留通道)、德上高速部分路段组成,里程约380km。

内环绕城高速与外环绕城高速之间,内嵌环巢湖高速环(绕城高速南环-合巢芜高速-北沿江高速-六铜高速-合安高速)及机场高速环(沪汉蓉高速-济祁高速-沪陕第二通道-合淮阜高速)。

蜀山区将建机场航站楼

加快推进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开辟国际及国内航线,构筑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合肥蜀山区、桐城、定远、明光、凤阳等新桥国际机场的异地航站楼。启动远景支线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建议拟选址于庐江、巢湖与无为三地交界处。在六安独山、淮南山南新区、合肥滨湖新区、滁州各建设一处通用机场。

继续推进新桥国际机场的集疏运体系建设。尽快启动合六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和机场与合肥市中心城区快速轨道联系的研究。

建设以新桥国际机场为依托的临空产业园,大力发展物流、配载、仓储、会展、旅游、高新技术出口加工等临空产业。推进新桥空港保税物流园和新桥国际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以新桥国际机场为中心的航空制造基地和航空维修基地。

同时,要适度规划消费型的商务区,为机场发展创造现金流价值,并向外围拓展。结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实施及寿县的工业园区规划,合理规划新桥机场航空产业物流园区,开展国内国际货物代理、运输、仓储、快递、报关报检、货物集散、货物包装、加工、订舱、配送及租赁等业务。

规划

蓝图

经济圈将有7个卫星城

规划提出,将合肥都市圈(规划范围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滁州市和桐城市的全部行政辖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增长极、安徽省核心增长极,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现代产业基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的发展目标是: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创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提高都市区国际化水平,成为内陆创新发展新高地。规划2030年,合肥市域常住人口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82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550万人。积极构建“1331”市域空间结构,包括1个中心城区;巢湖、庐江和长丰3个城市副中心;空港经济示范区、庐南重化工基地和巢北产业基地3个产业基地;1个巢湖流域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肥西县城属于综合性城区,是合肥卫星城市、合肥都市区南部副中心。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40万人。肥东县城属于综合性城区,是合肥卫星城市、合肥都市区东部副中心。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40万人。长丰县城属于生态宜居城市,是淮南卫星城、合淮一体化的桥头堡。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12万人。

凤台县城作为淮南卫星城,都市圈沿淮副中心;全椒县城作为滁州卫星城,新滁城南部副中心;来安县城作为新滁城北部副中心;凤阳县城作为蚌埠卫星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市圈沿淮副中心。

公共服务

文化:大型文化设施集中在合肥

未来,合肥都市圈内城市将更多享受到合肥市的文化资源带来的便利。规划称,以弘扬江淮文化为主旨,整合合肥都市圈的文化设施资源,构建以合肥市为主中心,以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为副中心,桐城市等其他各县、镇为节点的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合肥都市圈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

集中在合肥建设大型文化设施,如建设省博物院新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图书馆和文化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相对超前的市图书馆、文化馆,健全区级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完善合肥市中心文化职能。多渠道投资开发建设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徽省徽京剧院和安徽省话剧院等基础设施。

淮南市应集中在山南新区建设淮南大剧院、会展中心、新图书馆、少儿艺术中心、科技馆和工业展览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桐城应集中建设桐城历史文化园,恢复建设赐金园,为合肥都市圈开启文化南大门。

教育:鼓励在肥高校与圈内城市联合办学

合肥是著名的科教城市,未来,这一丰富的科教资源将被都市圈内的城市所共享。规划称,加快实现合肥都市圈内科教信息资源合作共享化。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依托合肥建立开放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扩大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品牌效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享。

鼓励在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与淮南、六安、桐城、滁州等开展联合办学、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共建科教实验基地,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促进合肥的优秀教师对各地支教。

医疗卫生:鼓励组建跨市医疗服务集团

建设合肥都市圈医疗网络系统,鼓励发展具有专科优势和特色的医疗机构,打破医院设置的行政限制,对布局不合理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整,实现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桐城市、县城、乡镇、村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要求医疗卫生体系覆盖合肥都市圈各个地区。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鼓励组建跨市的医疗服务集团,鼓励合肥市知名医疗机构在淮南、六安、桐城设立分院。允许非公有资本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外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改制。积极组建跨区域的医疗投资公司、医院管理公司和医疗集团。

社会福利设施:圈内城市社保关系无缝对接

完善城镇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积极统筹建设跨市、县的社会福利设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以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养老区域统筹为目标,推进都市圈社保(查询 办理)制度协调配合和社保(查询 办理)关系无缝转移、接续。完善社会福利设施覆盖范围,实现市、县、街道、乡镇都拥有一所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或社会福利中心。

旅游:鼓励以“夜晚娱乐”、“旅游演艺”、“节庆活动”留住游客

在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上,推进国家级旅行社行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推进合肥市的大型旅行社实施集团化,提高行业集中度;支持组建以主力旅行社为主体,融旅游饭店、旅游车船、旅游景(区)点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集团。

提升旅游星级饭店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连锁酒店品牌,加快培育本土酒店业管理品牌;发展主题文化酒店;以大别山、环巢湖和大琅琊山等旅游区为重点,结合自驾车旅游需求,建设汽车营地、汽车旅馆和乡村民宿体系。

挖掘各地餐饮文化内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集群,注重对老字号餐饮和特色餐饮的规划和提升。

以夜晚娱乐、旅游演艺和节庆活动为重点,鼓励创办旅游文化演艺机构,构建合肥都市圈旅游娱乐体系,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综合效益,形成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

基础设施

信息化:“数字合肥都市圈”对接长三角

以推进合肥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为引领,率先在全省推进形成“数字合肥都市圈”的基本框架,构建与长三角对接的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合肥都市圈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区域信息一体化工程。2030年城市新建区域100%通光缆,县级以上城市实现宽带无线接入,2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宽带,互联网普及率、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电子商务大幅度提高,与长三角等周边地区信息网络实现衔接和协调。

供电:构建2条皖电东送通道

合肥都市圈内将新建淮南-徐州-南京-上海和淮南-芜湖-浙北-上海两大特高压送电通道,从而构建以淮南煤电基地为起点的皖电东送输电平台,安徽电网特高压送电通道能力将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进一步将安徽的能源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彻底解决安徽皖电东送和省内“南电北送”通道受限问题。

增加500千伏纵向输电线路,新建500千伏肥东变、肥北变、肥南变与现状的500千伏肥西变形成环网,向东与500千伏巢湖变相连。

规划预留淮南-合肥-繁昌-宣城的“皖电东送”中线通道、淮南-六安-桐城-铜陵-宁国的“皖电东送”西线通道和淮北-蚌埠-巢湖-马鞍山-溧水的“皖电东送”东线通道。

供气:“东气西输”直达合肥

引进天然气考虑使用“东气西输”工程,长途高压输气管道直接到达合肥市,以合肥市为储配中心向合肥都市圈内各主要城市输送天然气。

防洪:合肥中心城区不低于百年一遇

根据规划,合肥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不低于百年一遇。规划把水库、干流河道及圩区的防洪调度统一纳入都市圈防洪体系,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效益,切实保障防洪安全。完善合肥、淮南两座全国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体系建设。规划合肥、淮南、六安、滁州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桐城市等县级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不低于50年一遇。

区域协调与一体化

建设五大产城融合走廊

规划提出建设五个产城融合走廊,合淮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合肥北部组团、曹庵-杨公组团、水家湖组团、炉桥组团、下塘组团五个产城融合功能组团。在淮南南部和长丰县水湖镇西部地区建设合淮共建区,在定远吴圩和长丰杜集地区共建美好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合滁宁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合肥东部组团、巢北组团、滁州城南组团、全椒组团、乌衣组团、汊河组团六个产城融合功能组团。在肥东古城和全椒西王地区共建一个协调发展区。

合六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合肥中科智城、六安东部新城、合肥(六安)新桥空港新城三个产业新城。在合肥(高刘)-六安(炎刘)两市交界处、合肥金桥-六安三十里铺两市交界处共建两个合作园区。

合巢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巢湖中心城区和合肥东部城区两个综合性城区。培育合巢产业基地、中庙-黄麓文化创意及旅游度假基地和巢湖经开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及生物经济集聚区三个特色产业基地。

合桐安产城融合走廊:构建合肥西南组团、桐城中心城区、庐江中心城区三个综合性城区。

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规划称,建议省、市、区财政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合肥都市圈区域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制度,明确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生态补偿的产业扶持政策,建立生态补偿、环境管理制度及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责权统一的生态补偿行政责任制度的要求。

建立都市圈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明确补偿重点领域,重点针对大别山生态保育区、巢湖生态区、淮河生态保育带、江淮分水岭生态保育带和江淮运河生态保育带,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工程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并在流域交界建设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自动检测系统等。

此外,要制定补偿产业发展政策,对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涵养地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等欠发达乡镇实施税收减免,同时实行基本财政保障制度。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