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5月3日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术研讨会”上表示,金融是串起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关键,应加快创新金融工具,推进金融全球化,提升“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共赢收益。
加强金融纽带连接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6553亿元,同比增长26.2%。此外,今年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有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合计29.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4.4%;同时,一季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781家,同比增长40%,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4.5亿元。
多数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差距明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健以东盟国家为例称,东盟10国的货币市场功能较弱,多数国家缺乏一个能够灵活调节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只有新加坡的货币市场高度发达,其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在东盟国家发挥着重要的基准利率作用。此外,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不一,资本市场主要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构成,股票市场以主板为主,债券市场以政府债券为主。
广西大学副校长范祚军认为,我国必须要具备一个能与自身国际地位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相匹配的金融开放支撑体系。他表示,要构筑亚欧共同发展的金融基石,涉及机构建设、组织体系重塑;资源配置、市场体系重塑;产品创新、服务体系重塑;金融安全、监管体系重塑等。
同时,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纽带连接,拓宽“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来源。范祚军认为,仅靠开发性金融机构来支持“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调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发挥跨境合作的作用。
另外,应完善对冲机制,分散“一带一路”建设风险。一是引进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开辟各类信用风险分担职能;二是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包括风险互换、掉期等,活跃风险交易职能;三是促进国际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发展,提升风险分散职能;四是引进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一带一路”风险的透明化和信息共享。最后,还要促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开辟“一带一路”投融资新渠道。
金融机构积极布局
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是能源、交通、地产、科技。这些都离不开资金和金融服务的支持。
专家和分析人士建议加快创新金融工具,转化“一带一路”投资收益。范祚军指出:“如果可以设计出合适的金融创新工具,将‘一带一路’建设红利转化为短期可见、易得的投资收益,将有助于激发各方投资意愿。例如,通过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等方式,将社会资本纳入‘一带一路’项目建设。”
中国银监会近期就发布《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董事长田国立日前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已由愿景落实到行动,对金融业而言,既蕴含机遇也充满挑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业要着力担当好四个重要角色。一是互利共赢的撮合者。我国金融业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界参与,有效沟通对接,共享“一带一路”建设红利。二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者。金融机构应持续完善全球机构和代理行布局,搭建高效安全的资金清算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平台,为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全球资本的整合者。由于全球资本具有逐利、分散、竞争性的特点,我国金融业应主动作为,善于聚集国际资本,积极引导资金流向,为“一带一路”建设引入源头活水。四是抵御风险的护航者。我国金融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经营风险的优势,利用市场化手段,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截至2016年,中信银行“一带一路”储备项目已获表内授信批复145个,批复金额952亿元;已实现放款项目121个,放款金额680亿元。截至今年3月,该行已立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信贷项目8个,立项金额88.34亿元,涉及印尼、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不断受理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信贷项目。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