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资讯
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 钢铁工业踏上高质量发展征程!
2019-02-15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2239

截至1月31日,已有17家上市钢企公布2018年业绩预告,其中16家实现盈利,只有西宁特钢一家亏损。这17家钢企全年净利润总额预估至少可达695.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72%。近两年内,行业供给格局明显改善,促使上市钢企普遍业绩好转。2017年,多家上市钢企收获10余年来最佳业绩。

■ 2018年,在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等政策措施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钢铁工业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征程,是钢铁行业运行最平稳、效益最好的一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行业进行了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发展方式的重大阶段性转变,率先进行了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奠定了转型升级的良好基础。

“2018年,在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等政策措施强有力的推动下,通过全行业广大企业的奋力拼搏与辛勤努力,我国钢铁工业乘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春风迈入了新时代,钢铁行业运行取得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于勇日前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9年理事(扩大)会议上如是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刘振江则在会上表示,2018年是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最平稳、效益最好的一年,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在2019年比2018年形势更加复杂的情况下,钢铁工业有信心志在必得。

钢铁行业总体稳中向好

于勇介绍,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提前完成了5年化解过剩产能1亿~1.5亿吨的上限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钢铁需求基本稳定,基本达到了产需平衡。于勇认为,2018年我国钢铁生产持续增长,既有填补去除“地条钢”后腾出的市场空间的因素,也有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以及产能过快释放的因素。2018年前11个月,全国共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7.08亿吨、8.57亿吨和10.1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44%、6.73%和8.30%。二是钢材价格相对稳定。2018年前11个月,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为116.52点,同比上涨9.86%。其中前10个月,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基本在110~120点之间波动,进入11月份以后,钢材价格出现了快速下滑,12月份又有所回升。

于勇分析,2018年末钢材价格的快速下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需求减弱、产量增长、贸易保护以及环保限产政策执行尺度的不均衡等,但更主要的是市场预期对后市不看好,市场信心脆弱。

“2018年前11个月,全国共进口铁矿石9.78亿吨,同比下降1.30%,进口额709亿美元,同比下降2.80%。”于勇表示,铁矿石市场稳定对钢铁企业效益有稳定作用,前11个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4.17%;实现利税4149亿元,同比增长50.14%;实现利润总额2802亿元,同比增长63.54%。

随着11月份以后钢材价格下跌,钢铁企业效益明显下滑,部分企业钢铁主业已经处于盈亏平衡的边缘。“特别是2018年,我国钢材出口数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应当引起全行业的关注。”于勇指出。

奠定转型升级良好基础

刘振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行业最大的变化是进行了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发展方式的重大阶段性转变。在阶段性转变的重要节点上,我国钢铁行业率先进行了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优化了产能结构,奠定了转型升级的良好基础。

刘振江说,我国钢铁行业遵循淘汰落后产能、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不搞任务平摊,依法依规打击违法违规产能,彻底清除“地条钢”。从2016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连续三年跨进了三大步。

于勇认为,2018年是我国钢铁行业降本增效扎实推进的一年,是改革不断深化的一年,是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的一年,是绿色发展向纵深推进的一年,是国际化经营稳步推进的一年,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刘振江强调,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优势产能得以发挥,产需基本平衡,企业效益可观,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在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中,中国钢铁行业态度坚决,底气足,取得了应对美钢联“337”指控的完胜,显示了中国钢铁在国际竞争中大国钢铁的气度和实力。

提升质量和品质是关键

于勇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钢铁行业要紧扣战略机遇新内涵,认清国内外形势。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在未来两年呈现放缓趋势,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将逐步加大,我国面临的挑战增多。同时,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欢迎,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国内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新经济增长点对钢材需求强度明显减弱,传统用钢行业对钢铁产品需求由品种、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和品质的提升,对钢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游行业需求方面,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造船行业、机械行业、家电行业对钢材需求基本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但房地产市场投资和新开工面积等关键指标有可能下滑,特别是汽车行业受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出现了28年来首次下降,2019年汽车产销能否保持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鼓励消费的政策刺激力度。

于勇表示,我国钢铁行业产能结构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受利益驱动违规新增产能的冲动仍然存在,“地条钢”死灰复燃的苗头仍然需要警惕,合规企业产能释放过快的压力依然存在;二是原燃料涨价、环保运行成本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加,部分企业节能环保水平与超低排放要求以及社会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企业授信受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四是产品自主创新能力、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与国外依然存在着一定差距,部分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仍亟待提高,一些共性技术急需解决。

于勇强调,2019年我国钢铁行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准确把握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新的贡献;四是努力维护行业平稳运行;五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六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中国粗钢产量创历史新高

2018年中国粗钢产量创历史新高,且创近三年最快增速。1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钢铁行业运行数据。2018年,中国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为7.71亿吨、9.28亿吨和11.0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6.6%和8.5%。

拥有超过10亿吨产能基数的中国钢铁行业,大于5%的年增速就被认为“很高”。2017年,中国粗钢产量8.32亿吨,同比5.7%的增速已让业界很担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018年的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曾认为,照这种速度的扩产会对钢价形成压力。但2018年的中国粗钢增势不减,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较2017年上升2.2个百分点。据1月23日中钢协统计显示,2019年1月上旬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粗钢日均产量184.44万吨,较上一旬增长6.29万吨,增幅为3.53%。截至1月上旬末,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126.79万吨,较上一旬末下降11.96万吨,降幅为1.05%。

业内人士指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创下了2014年以来年度最大增幅记录。

据中钢协的数据,非会员企业的钢铁产量增速高于中钢协会员企业。2018年前11月,非会员企业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增长了9.75%、13.92%和13.88%,同期会员企业三项产量增幅分别为1%、4.53%和4.86%。中钢协会员企业的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七成以上。业内人士称,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正开始减弱,2018年12月,粗钢日产创下自4月以来新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12月,粗钢日均产量为245.55万吨,环比下降5.1%,同比上升8.2%。专家指出,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上升,但在冬季需求逐步进入淡季以及环保力度提升的共同作用下,自2018年9月达到最高点269.5万吨以来,持续三个月回落,12月日产较最高点回落8.9%。

兰格钢铁网统计的全国百家高炉开工率调查数据与全国粗钢日产趋势吻合。2018年12月,全国百家中小企业高炉开工率均值为76.48%,较11月下降了2.28个百分点,同样创下当年4月以来的新低。

业内人士预计,2019年中国粗钢产量增幅将有所收缩,产量将达到9.5亿吨左右,增幅约3%,较2018年回落3个百分点。据分析,今年中国钢铁行业将继续稳固供给侧改革成效,在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等方面有效推进,重点省份将进一步推进钢铁去产能,钢铁产能置换方案将开展专项抽查,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将持续推进等。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