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收生意宝讯:休闲零食,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但纵观整体市场环境,却呈现“散、小、弱”的市场格局。
以来伊份、百草味、良品铺子为代表的门店时代,成为零食品牌化的第一波拓荒者;随后2012年,三只松鼠创新地将“坚果”品类进行零食品牌化,靠着淘宝天猫的流量红利,迅速崛起,成为线上淘金的获利者。良品铺子、百草味也相继跟进,入局线上。
但时至今日,当线上的流量红利不在,线下的新零售门店改造,变得扑朔迷离。休闲零食品牌想要崛起,还有哪些红利和创新的机会点。
近日,新经销采访了创新零食品牌“艾格吃饱了”创始人闻佳女士,一个靠着内容出身,坐拥百万粉丝的美食测评自媒体“艾格吃饱了”,却以黑马之姿跃入零食品牌行列,所有人都被惊到了。
1. 两年半时间获三轮融资。2016年1月成立,随即便获澎湃资本数百万天使轮融资。2017年获远镜创投Pre-A轮融资。2018年获A轮融资,硅谷银行领投、澎湃资本和远镜资本跟投;
2. 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知乎、京东、淘宝等各大平台的全网粉丝数突破800万。
3. 没事干研究院社群,拥有3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资深美食爱好者。2018年,“艾格吃饱了”整体复购率达40%,单品复购率最高突破50%。
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让“艾格吃饱了”初步奠定在休闲零食市场的地位。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对艾格吃饱了创始人闻佳感到很好奇,明明她可以靠粉丝流量变现,躺着赚钱,却为何要剑走偏锋,走上艰苦的实体创业之路?
从美食自媒体到创新零食品牌
理解闻佳的创业历程,要先把镜头拉到2015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闻佳,是一名传统媒体记者,因为喜欢吃的缘故,她开始在博客上写美食测评文章。
随着微信平台的崛起,“艾格吃饱了”公众号随即诞生,不久之后,便吸引了100万+粉丝,日常推文经常收获10万+阅读,很多粉丝都会拿着她的文章推荐美食,去找对应餐厅。
这样的反馈,让闻佳意识到了“艾格吃饱了”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天生爱折腾的她想着,能不能找点东西来卖。什么东西是大家会喜欢吃,而市场还没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然后发现,当时市面上的山核桃不仅难剥易碎,还添加奶精味精等化学用料。
于是,闻佳回到家乡杭州,和浙江农林大学合作了一款,只用盐和糖采用古法烘焙的山核桃。产品在公众号推出没几天,便给闻佳带来100万订单销量。这次成功尝试,给了闻佳创业的信心。
至于为什么不走流量变现的老路?闻佳告诉新经销,从创业之初就明确两不做:一不接广告不写软文;二不做网红模式。简而言之,艾格不做内容电商的生意。虽然内容传播是团队的先天基因,但我们要做食品品牌,产品开发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食物,我不是比你懂得更多一些,只是你比多花了更多的冤枉钱。” 当闻佳写下这句简介,就已经奠定了品牌创建的理念,以创造用户价值为核心。
卖山核桃的经历让闻佳意识到,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以用户需求为驱动力,直接面向用户沟通对话,或许才是创新品牌的正确打法。
随着产品研发经验的增加,艾格吃饱了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更加精准。比如,在研发双蛋黄猪肉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粽子厂都会添加味精,蛋黄也是冰冻的。闻佳知道,这样的食物口感是无法打动用户的。于是,闻佳研发了一款没有味精、现挖蛋黄,口感更好的粽子,一下就打动了用户。据说,这次实践还带动了众多粽子厂的改革。
闻佳说,现在的年轻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其实越来越单薄了。他们选择零食,不会关心是不是大品牌,只关心东西好不好吃。
《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到,只有以突破竞争为目标,从用户价值出发,对产品价值链进行重新设计,并实现成本结构的重组,才能创造出来新的消费需求,最终从竞争激烈、利润率低、增长缺乏想象力的红海,走向广阔的、全新的蓝海。
在研发和售卖粽子、龙井茶、大闸蟹、月饼等传统时令零食的过程中,闻佳发现中国传统零食市场的空白,于是确定要做中国传统零食品牌。
关于品牌理念的设计,闻佳从北京TRB胡同餐厅得到启发。打造传统零食品牌,一定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核心位置来表达,用更加时髦、高级、符合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方式。具体体现在艾格吃饱了的时令产品和包装设计等方面。
比如,艾格吃饱了和一个黄酒品牌合作,想要打入年轻用户市场,将黄酒瓶做成花器形状,吸引一大批文艺青年。
商业模式创新的背后:3万+社群成员
互联网的下半场,最典型的特征是:从货找人时代向人找货时代转变。在产品过剩期,用户最中意的消费方式,不是你卖什么我买什么,而是我想吃的你都有。
虽然大家都相信,内容和社群才是更快速触达目标用户的方式。然而,传统品牌尾大不掉转型难,这也给创新品牌有了发展的空间。这种品牌思维的转变,就是艾格吃饱了的创新前提。
要了解艾格吃饱了的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先要理解“没事干研究院”。
艾格吃饱了以美食内容为载体,通过输出好的美食内容,将重度的美食爱好者“圈”在自有的社群内,这3万+的资深美食爱好者,就是品牌的外围产品研究院。出于对美食的爱好,这些社群内的用户,可以参与到艾格的产品研发、产品迭代、卖点挖掘中去。
反观传统的零食研发设计逻辑,找几个市场人员,综合行业报告,消费趋势,以及线上的需求关键词分析和历年销售数据的分析,决定做什么产品,做成什么样。然而这样做,看到的只是冰冷的数据,冰冷的用户画像,感知不到用户最真实的感受。
以牛肉干研发为例,没事干研究院的运作流程。首先,在社群内发起话题表单,“大家在淘宝上买过哪些好吃的牛肉干?”成员根据自己的偏好填写。
每一份表单都是一套完整全面的竞品分析。最终团队根据诉求分析,研发一款更能保存牛肉口味、更好咀嚼的条状小包装牛肉条。第一批产品1000盒,迅速售罄。
可以看出,相比传统快消企业的专职市场部,没事干研究院就是艾格的超级大脑。
凭什么说没事干研究院,可以代表用户需求?因为,他们都是资深美食爱好者,用闻佳的话来说,成熟的消费者。这里有几个数据,大家可以感受下。没事干研究院刚成立时,成员需要通过社群准入考试。最初的1000人,通过率仅有20%。2年后,社群发展到3万人。
美食零食化和零食美食化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休闲零食整体市场规模接近2万亿元。
《中国视频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7)》则显示,国内食品工业的小、弱、散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国1180万家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绝大部分在10人以下,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仍然占全行业的90%以上。
可以看到零食行业的现状,年轻吃货群体助推国内零食产业市场的增长,但受限于地域广阔,零食行业分散,消费者比较难买到更健康、优质的零食。
基于这种行业和用户现状,闻佳提出,美食零食化和零食美食化的趋势,目的是帮大家找到更多更好吃的美食,同时对粗制滥造的零食进行升级,做成符合用户期待的零食。
闻佳告诉新经销,全国各地有很多美食,因为供应链难度等问题,从当地走不出去,只要能规模化生产,就可以变成走出来的零食。而很多工业化的零食产品,只要进行工艺改进,就能变成真正好吃的美食。
用美食内容找用户,用核心用户找优质产品,让重度美食偏好者给产品把关,就是艾格吃饱了接下来要做的事。
众所周知,零食竞争到最后都是同质化的食品。如果要问艾格吃饱了有哪里不一样?答案就是零食理念。这种差异化还体现在品类逻辑和产品营销上。
闻佳说,在品类逻辑上,我们更偏向于我们的用户,她们懂吃、会吃、好吃。我们是要给她们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从全国各地找到,她们需要的零食和口味。因此,我们是全方位的,也是全品类的。
艾格吃饱了团队认为,中国零食的特征是,食材讲产地,生产讲季节,呈现让人想象出好食材的本味,零食应该在日常中自然地被分享。
所以,艾格吃饱了希望结合内容能力,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给消费者传递更具体和时髦的品牌形象。同时,采取场景化的产品研发逻辑,要设计出能引发消费者拍照和围观的场景。用用户喜欢的方式,引发用户自传播。
比如,2017年春天,艾格设计的一款“春光乍现”零食包,面向的是上班族办公室抽屉,但在场景设计上,主打的是大家想象中的春游场景。还有,设计彩色收音机包装,与知乎推出联名款零食等营销尝试。
当被问到,和其他网红品牌比艾格吃饱了似乎不够会玩,闻佳表示,“很会玩”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消费者快速的了解你的品牌。而我们的理解是,任何的玩法都不能脱离产品本身,好吃是食品的核心价值。
单单线上的社群成员觉得好吃还不行,艾格也需要走到线下,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看得到,买得到。为此,今年春节后,前好丽友食品高管陈力浩先生,加入艾格吃饱了担任合伙人,全力推进艾格走入更多线下渠道。
2019年年初,开始相继进入京东超市、天猫超市,以及一线城市便利店渠道。
陈力浩认为,零食的售卖,同样遵循经典二八法则,即少部分爆款商品提供了大部分销售额。但不论品类和产品如何变化,未来的商业,一定是粉丝深度参与整个产品研发流程。现在,艾格已经走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写在最后:
坦率地说,艾格吃饱了的经营逻辑,跟现有的快消打法,完全不同。纵观现有的快消企业,无一不是从某个品类切入,通过品类塑造品牌,再通过品牌延展品类。当下,很多创新消费品牌,也是类似的逻辑,从品类切入,经营用户,通过口碑传播,塑造品牌。
但艾格的逻辑,通过对美食的理解和输出,聚集一批美食用户,通过与用户互动交流,洞察消费需求,继而推出系列产品,这有点类似早期“小米社区”的逻辑。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虽然口号喊得很多,但到底怎么做,怎么玩,似乎一直没有答案, 也没有可实行的路径。艾格吃饱了,为行业提供一个范本。
当然,创新也是有代价的,因为没有标杆,没有模板,没有可模仿的路径。后端的供应链,前端的渠道建设,中台的品牌营销,都需要艾格吃饱了“剑走偏锋”,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乐收生意宝-是乐收网旗下精准、便捷的采购信息和供应信息发布平台,乐收生意宝用简单的理念,致力于为中国4000万中小企业和商业人士提供便捷的采供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