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未来生活的画面:无人驾驶要多智能就可以有多智能。在导航信号弱,甚至信号受到强烈干扰的地方,车辆仍然畅通无阻。
从当下到未来,无论是信号强弱,还是定位精准问题,上述场景的实现,都离不开惯性导航。
正如天津博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西青区第三批“113”英才计划”创业领军团队带头人孟卓所说,让传统智能“活”起来,不受到外界干扰,依托惯性技术研发的惯性导航必不可少!
天津博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北镇中联产业园内,这个占地1000平方米,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小”企业。然而,从事高附加值生产的小企业蕴含巨大能量──企业生产的精密光纤环,是惯性导航系统的“中枢”光纤陀螺仪内的核心器件。
作为拥有创新团队和高精尖技术的初创企业,光阴似金。因为西青“痛痛快快、倾情服务”的“勤务员”式细致周到的帮扶,及时落实真金白银的各项政策资金,使企业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时间的考验,更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研发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与众所周知的卫星导航不同,惯性导航系统既不依赖外部信息,也不向外辐射能量。它通过光纤陀螺仪,累计测量运动体角度和速度,推算出其下一点的位置和当前位置。如果说卫星导航是它告诉你,你在哪里,那么惯性导航则是你根据自己的运动判断自己在哪里。卫星导航靠卫星定位数据,存在缺失信号的危险,惯性导航则在测算准确情况下,精准作出判断。
惯性导航的精度取决于陀螺仪。在企业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用光纤缠绕成的光纤环,它是陀螺仪里面的核心传感器件。孟卓告诉记者,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光纤环安放在不同的器件中,从而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测绘、智能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有的用于高铁,有的用于无人机,有的用于测量地震等等。
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光纤环绕制技术是保证精准度的重要一步。该技术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同时获得8项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未来3年,产能将达到每年3万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从2017年受到西青“113”人才计划吸引,孟卓决定将企业落户西青,到2018年正式投产,再到渡过疫情寒冬,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凝练着西青招商引智的结晶,更是西青厚植发展沃土的见证。
作为智能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疫情并没有给企业在产品研发、产业链供应等方面带来巨大影响。然而,作为创立时间不足三年,依托新模式、新技术发展的雏鹰企业,在没有复工复产的疫情防控期间,资金周转也曾一度使公司愁眉不展。
“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员工福利待遇对于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件大事。”孟卓如是说。
就在企业为此困扰时,西青科技局雪中送炭。2019年,企业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疫情防控期间,科技局以最快速度办理各项手续,为企业拨付了30万元奖励资金。这笔资金打通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困局。在西青有关部门帮助下,企业成为第一批复工复产企业。企业立即开足马力顺利达产,力争把逝去的时间补回来。
孟卓介绍,光纤陀螺及惯导系统结构形式灵活,精度覆盖范围广,而且不依赖于外界信号就能实现自主导航和定位,在未来智能产业应用中,前景十分广阔,市场供不应求。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提供更多惯性导航核心产品。”孟卓说。为此,中北镇特结合镇域内产业园区新规划,为企业提供了更适合研发生产的园区厂房。他告诉记者,“在我们复产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区主要领导和区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就先后走访调研,帮助我们解决防疫物资短缺和防疫流程实施等实际困难。听说我们要搬家,区主要领导特意嘱咐,一定要帮我们做好后勤。”
市委、市政府提出做强做实新动能“底盘”。西青在新动能引育工作现场推动会上,逐步明确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组合拳”发展举措。
让“组合拳”更有力,实现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同的“三链重构”,离不开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力支持。在“企业家老大,政府当好‘店小二’”的营商理念下,西青的各街镇、各部门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的精准帮扶,让许多企业和人才与天津博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样,迎来新动能发展春天。同样,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出台的惠企政策以及形成长效机制的“113”人才计划等,让“独角兽”独当一面,“瞪羚”千里飞驰,“雏鹰”振翅高飞,助力西青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来源: 天津日报 于爱澍 田建)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