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第30届华交会携3500多家参展企业“上云”,24小时在线对接、在线签约。一家进出口公司的新品“钓鱼靴”甫一亮相就被日本钓具协会相中,这双“钓鱼靴”的设计、生产、制造环节在浙江省,而销售、参展则在上海,长三角区域协作共赢的概念,在华交会上已是常态。
30年前,华交会刚刚起步时,便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南京、宁波七省市经贸委(厅)联合发起,着重聚焦长三角区域企业,合力做大“外贸朋友圈”;30年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互通、产业协同的“链接”更紧,也为华交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帮助长三角优化贸易结构
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向欧美市场出口女装,已连续15年参展,总经理陈峥表示,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展会上线,但公司不愿意错过这次机会,“华交会已经闯出了知名度,不少固定的客商每年都会来,参展是企业保持行业黏度最好的方式”。
树高千尺,根扎沃土。从产业带来看,华交会所主打的轻工产品、纺织品等外贸产品,也是长三角地区的“特长”,大量上下游制造业企业和贸易公司集聚于此。江苏南通大东有限公司主打家用毛巾,产品出口日本及欧美市场,营业二部部长吴海洋说,华交会是该公司每年最看重的展会之一,“很符合长三角企业的定位”。
在华交会上同台竞技,更倒逼企业自我提升、创新升级。去年华交会上,浙江嘉兴交易团共有展位161个、参展企业100家,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拿出的丝绸面料新品获得华交会“创新奖”。今年展会上云,嘉欣丝绸又带着五六十款新品来了,还更新了3D-style系统,方便“一边洽谈,一边打样”。
30年不辍耕耘,华交会有针对性,更在不断扩容成长。这两年,华交会固定设置服装服饰展、纺织面料展、家庭用品展、装饰礼品展和现代生活方式主题展5个子展,不断做大市场“蛋糕”。分析人士认为,华交会在成长的同时,也是帮助长三角各地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外贸增长质量的“助推器”,在促进长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出口方面成效显著。
线上平台千方百计链接交易
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引领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上海发挥着重要的龙头作用。上海本就是贸易四通八达之处,资源要素齐备,地理优势、人才优势明显,更是扩大开放的桥头堡;上海会展业发达,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着“国际会展之都”的气势,更有助于“以一业带百业”。
华交会这一平台便是上海优势的浓缩。起步至今30年,华交会展会面积从首届的2.1万平方米扩展到去年的12.6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从600家增加到4000家,即使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线上参展商也达3500多家,是长三角区域乃至华东地区对接世界市场的重要桥梁。主办方透露,本届华交会与亿贝(eBay)等跨境平台合作引入采购商流量,加强与海外社媒、搜索引擎及海外专业展会邀请平台的合作,千方百计链接交易。
上海的平台作用凸显,长三角各省市企业在平台上打品牌、秀特长。外贸大省浙江这几年培育“浙江出口名优产品”,选拔“品质浙货”领军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今年,浙江省交易团共有参展企业900家,上传展品近1.5万件,参展企业数占本届华交会总企业数的25.6%。
优势互补、资源联动,长三角“同心圆”也让采购商更容易按图索骥,提高对接采购成功率。随着品牌的发展,日本大创贸易有限公司全球销售额与日俱增,去年达到4000亿日元规模,其上海公司董事藤村智明今年派出20人规模的“线上买手团”来到华交会“淘宝”,原因很简单:这里一站式聚齐了大量长三角卖家。
深耕“双循环”,探索“大循环”
当前全球遭受疫情冲击,被称为预测外贸形势“晴雨表”的华交会紧贴国际贸易热点,谋求主动转型,帮助长三角地区外贸企业育新机、开新局。
防疫物资专区(医用物资及口罩除外)是今年新设的专区,消毒用品类、一次性防护用品等都可在此展示,帮助海外采购商对接中国制造企业。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便申请了这个专区,经理孟卓表示:今年三四月,公司防疫物资出口占比从原来的3%增加到10%至20%,最高时出口额较此前增长近10倍,“目前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相关产品出口有所降温,但有独家技术的产品仍是供不应求”。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方向。本届华交会首次设立出口转内销专区,帮助长三角地区外贸企业把握国内市场商机。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斌介绍,上半年很多产品因为订单取消导致库存积压,错过了出口黄金期,企业申请了出口转内销专区,希望“足不出展”就能对接国内大市场。(来源: 文汇报记者 徐晶卉)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华交会助长三角企业扩大“外贸朋友圈”
2020-07-17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3166
- 下一篇: 刘小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
- 上一篇: “智慧地铁”并不遥远 就在每个车站和每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