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央多次提及,这个万亿的大项目和你有关
2020-07-29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4439
  基建投资向来是我国的重点领域之一,我国“基建狂魔”的实力也早已享誉世界,而今年以来,“新基建”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建设。


其中,“新基建”再次名扬四海。在后疫情时代,我国加码万亿元“新基建”的风口,将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助推数字经济产业化,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并创造新增大量就业岗位。


新基建为何重要、它将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如何应对等,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新基建,新在哪里?


所谓新基建,是指以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并非新生事物,它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后者的主要代表有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俗为“铁公基”)。


一是领域新。与传统基建聚焦早已成熟的铁路、公路等领域不同,新基建关注支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


不管是新基建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业,都还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的状态。相应地,新基建在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这与传统基建形成鲜明对比。


二是机制新。就拉动经济增长而言,传统基建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与此不同,新基建不仅能够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而且可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创造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


三是理念新。大力发展新基建,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它内在包含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除聚焦于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外,发展新基建高度强调:系统性、联动性和社会性。


联动性是指新基建覆盖面广且不同领域或环节紧密关联,各方主体必须联动发挥作用。


社会性是指各级政府在发展新基建时,必须积极引入市场和社会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其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和在形势研判与方向选择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如此才能使新基建具有服务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有效作用。


新基建为何重要?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基建,并将其列为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2020年,新基建频繁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会议的重点话题。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新基建列为“两新一重”之首,强调重点支持、加快推进,充分凸显了新基建的重要性。那么,新基建为何具有如此之高的地位?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新一重”被界定为“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而“新基建”与“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直接关联。这些表述表明,推进新基建具有多重战略价值,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应对疫情冲击和挑战的重要举措。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且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得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受此影响,尽管GDP增速已从2020年1季度的-6.8%提高至2季度的3.2%,但我国经济系统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复工复产情况和居民消费需求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例如,除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外,新基建还可以直接(如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或间接(如加快数据中心建设,为新业态、新消费提供便利)激发消费需求,后者又将带动新产业发展,最终形成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循环。


相比于传统基建,新基建覆盖所有产业,它将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对冲疫情产生的大部分冲击和挑战。


二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时期,面临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和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国内外实践业已表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重点,也是新动能的核心来源。大力支持新基建,就是要为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创造条件、补足短板、夯实基础,为新经济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例如,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发展离不开工业互联网的支撑,无人驾驶等智能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车联网等的支撑,城市公用事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城市互联网的支撑,而这些也必须有5G网络、数据中心等的支撑。总之,新基建将激发新消费,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和提供源源不竭的高质量动力。


三是支撑创新型强国建设的必要条件。2020年,我国已成功完成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初步目标,但同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差距还非常显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仍然突出存在。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加快调整、国际产业和科技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在新产业、新经济中建立我国的科技领先优势,无疑是条件具备、禀赋突出、环境适宜的可行选择。


同时,新基建本身还包括大科学装置、大型通用研究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也就是说,新基建将直接或间接为科技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条件、场景、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支撑。


另外,疫情防控期间的实践表明,新基建在创新社会治理、提高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这意味着,新基建具有远超出传统基建的全方位战略价值,它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新基建大规模推进,谁将受益?


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以来,“新基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持续推进,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变化。因此,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明确界定“新基建”的范围包括: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该官方界定表明,新基建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涉及从新技术开发到应用的所有领域,具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基础设施生产和投资建设,以5G基站、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二是行业应用,以大数据平台、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代表;三是数字化智能产品/服务开发设计,以自动驾驶汽车、智慧医疗等为代表。


事实上,新基建将带动各个领域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并且各个产业链将围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深度融合。以5G基建为例,我国三大运营商预计将在2020年建设超过55万个5G基站,这将带动上游基建、中游网络建设和下游终端设备、网络运营和产品应用场景的同步发展。同时,5G网络及其应用又将带动智能制造、智能产品应用等其他产业链,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包含多个产业和大量市场主体。


新基建“来袭”,如何争当弄潮儿?


疫情冲击下,加快推进新基建是中央和地方的共识。除中央层面关于5G、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规划和布局外,各地纷纷发布新基建行动方案或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规模将远远超过2008年。


同时,正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所要求的,各地高度注重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应用场景、创新支持方式等,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因此,新基建是一股巨大的红利,各类市场主体都将有参与的机会。


虽然新基建将带来普惠性机遇,但并不意味着市场主体可以均等分享市场红利。新基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也会给各个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不改变、不作为的企业必将惨遭淘汰。那么,市场主体应当如何作为,才能把握这次史无前例的普惠性机遇,充分挖掘新基建带来的市场红利?


对于不同行业来说,新基建的机遇和挑战无疑存在显著差异。但总体上,各行业市场主体都应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提升自身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便更好地搭乘“新基建”这一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快车。为此,应当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管理、要素、设备、生产、产品、服务、业务等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有效提升自身与数字经济时代的匹配性。


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力引进科研人员,依托新型基础设施特别是创新基础设施,协作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尽快匹配新基建诱发的各类新需求。


三是加强网络化协作。以深耕优势领域为依托,通过打造或参与各类产业平台,加强与产业内外其他市场主体的网络化、信息化分工协作,进行技术、产能、人才、订单、客户等的共享共用,通过优势互补、集成发力和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目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融合、持续渗透,只有做好“新基建”,才能为制造业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与动力。


科创中国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