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祁连山峨堡草原草梢渐黄,晨风吹来带着丝丝凉意。
峨堡古城是青海进入河西走廊的咽喉,素有“祁连东大门、青海北大门”之称。历史上,峨堡是丝绸南路军事重镇和重要驿站。如今,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开展,地处祁连山腹地的峨堡,生态战略地位愈发重要。
峨堡镇党委书记如意和茶厂厂长火博程实地查看野生金露梅生长情况。 通讯员 王军 摄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党委书记如意,又去了一趟利新废砂石料厂。这个砂石料厂距离峨堡镇16公里,如意总会抽空去看一看今年7月刚刚覆土种植的金露梅。看着慢慢长出来的金露梅,如意满脸欣慰。
近几年,祁连县要求生态环境治理不留死角,历史遗留的废弃砂石厂等都要全部种植金露梅、沙棘等适应生长的植物,并形成长效机制。同时,每一条河道都要配备由管理员、村干部、生态管护员组成的管护队伍,并积极发挥作用,实现河道内零破坏和100%的监管。
如何恢复以前被破坏的环境?这是如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废砂石料厂场地上种出来的金露梅,让如意看到了希望。
“以前为了修公路,开办了这个砂石料厂,后来公路建完了,砂石料厂也废弃了。”如意说,三年前通过填埋、修整等方式对废砂石料厂等进行了治理,以往裸露的地表不见了。
从去年5月开始,祁连县引进一家茶叶厂种植金露梅,在废弃的砂石料厂种植金露梅,为峨堡古城金露梅藏茶厂提供制茶原料。这样一来,生态恢复得更加好了,还有了经济收益,在人工种植金露梅的过程中吸收周边闲散劳动力10余名,务工群众也增加了收入,一举三得。
金露梅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山灌丛,种群数量大,叶花可入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目前峨堡古城金露梅藏茶厂已采用野生金露梅为原料,制作生产金露梅花茶、绿茶、金露梅酒等相关产品。
峨堡镇在36.67公顷的废弃砂石料厂区,全部种上了金露梅。“我们安装了喷灌装置及时浇水,拉上了网围栏,充分保证金露梅的成活率。”如意喜滋滋地说道。
峨堡古镇周边的国道和峨祁公路沿线都是一级草场,为保护草场,峨堡镇严格落实禁牧政策,管护员、村干部、责任领导、扶贫工作组等成员严格控制载畜量,保证草畜平衡。同时,还大力倡导春季休牧,避免周边草场过度放牧,破坏草场。
旅游季节,景阳岭至峨堡镇国道,峨堡镇至阿柔乡峨祁公路两旁游人如织,在抓好“拉马经济”的同时,为保证草场不被破坏,峨堡镇严格控制马匹数量,即便是一顶帐篷也要悬空架起,不能直接将帐篷扎在草皮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植于每一个祁连人的心中,付诸在每一个祁连人的行动中,他们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最好实践者。( 来源: 青海日报 记者 丁玉梅)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