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9日讯 有房住、住得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在德州宁津县,很多百姓通过棚户区改造,住上了满意的房子。
这个冬天, 宁津县安业社区的武书利一家终于搬进了新房。过去,他们家三代人挤在一个棚户区院子里。县里要进行改造的消息,让一家人喜出望外,然而一听安置方案,他的心凉了半截。
宁津县宁城街道安业社区居民武书利说:“按照正房面积1:1.1进行置换,83平米正房只能换一套房子,我说这么着不合适。我们人多房少,如果在平房住着,能凑合着住,如果换一个房子,三辈没法住。”
像武书利家这样,正房小、院落大的情况还有30多户,他们家家三世、四世同堂,原来的方案根本住不开。为此,县里邀请第三方公司对房屋院落重新进行了评估,制定出了按宅基地面积45%进行置换的补充方案。
宁津县棚户区改造服务中心主任张庆德告诉记者:“正房面积的1:1.1和宅基地面积的45%,这两种方案选择权在老百姓手里,哪一种有利就选哪一种。”
按照第二套安置方案,武书利一家可以置换将近130平新房,他盘算着可以再添点钱换两套小的,最初的抵触情绪也慢慢打消了。
武书利说:“政策出来的时候,我说我带头扒,带头拆迁。”
考虑到群众居住需求的多样性,安置房政策再次微调,置换面积可以上浮20%,超出部分5平米以内按1000块钱每平米,剩余的按照市场价的一半来结算。
宁津县棚户区改造服务中心征收补偿服务股股长周蕾说:“房子面积增加了,但是没有给老百姓增加额外的负担,每个户拿上几万块钱就能把房子买下来了。”
武书利家最后选了一套80多平的,一套90多平的,满足了三代人的居住需求。更出乎意料的是,原来的村子拆迁以后没有用于商业开发,而是建成了千亩新河湿地公园,安置社区摇身一变成为县城的黄金位置。
宁津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清胜表示:“把最好的地段拿出来给回迁群众建安置楼,共建设了1万多套安置楼,圆了2万多人的安居梦。”
闪电新闻记者 孙希磊 孟凡东 周树茂 德州台 孙磊 韩强 报道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