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资本市场有望成为碳中和产业融资主战场,碳中和推动周期端供给侧改革和消费端需求变革,推荐九大投资赛道。
摘要
新能源领域直接融资提速,资本与产业发展正向循环。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投融资效率的提升,将有效推动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扩张、传统高耗能行业的整合都离不开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这也是资本市场助力国家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所在。新能源产业通过IPO、再融资、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碳中和主题基金等方式获得资本助力。
产业发展需要优秀企业引领,而资本市场将是融资主战场。在新能源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浪潮下,行业龙头公司的资金需求庞大,需要便捷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宁德时代通过二级市场融资382.84亿元,而上市以来投产计划总规模近1500亿元。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高于中国,LG新能源、SKI、Northvolt等公司加速融资扩产,动力电池产能是关键环节和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产能扩张的过程中亟需资本助力。
碳中和对传统周期行业的影响类似一轮供给侧改革。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需要严格限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对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耗能大省的管控措施有望持续加码。钢铁行业迎来碳中和下低碳冶金的确定性机会,电炉炼钢占比提升,将带动废钢、石墨电极需求量大增;电解铝行业迎来低碳生产和新需求带来的新机遇;能源的高效率高质量输送要求下,带来智能电网投资机会。
低碳生活推动消费端的需求变革。各地政策加持下绿色建筑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迅速发展,而装配式钢结构契合低碳生活理念;消费电子创新引领便捷生活方式,从TWS耳机到无线充电,引爆消费电子投资新机遇;家居的智能化和高能效赋能低碳生活;碳补偿有望拉动生态绿化需求。
推荐赛道和个股:
1)钢铁:龙头钢厂(华菱钢铁/宝钢股份);废钢和石墨电极(方大炭素/浙商中拓);特钢及高端材料(中信特钢/久立特材)。2)水电铝(神火股份/云铝股份)。3)智能电网:储能(宁德时代)。4)绿色建筑:钢结构(精工钢构);装配式装修(亚厦股份)。5)消费电子:快充电源及零部件(立讯精密/华润微)。6)家居:变频和智能控制器(三花智控/和而泰/拓邦股份)。7)草木种植(东珠生态)。8)海上风电及电缆(明阳智能)。9)地热能(开山股份)。
一切皆可“碳中和”?“碳中和”俨然成为近期市场最热的话题之一,与此相关的分析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投资者应接不暇,仿佛间一切皆可“碳中和”。我们在《碳中和下的能源革命浪潮-主题风云系列二》中,着重对受益碳中和的相关赛道做了梳理,提出可再生能源进入投资大时代,而传统行业机会在节能减排,推荐光伏、锂电、风电、储能、钢结构、生物质能等方向。本篇报告,我们以资本市场与碳中和战略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资本市场如何通过引导资金配置,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同时分析研究碳中和背景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并梳理高耗能行业供给侧改革、提质增效,和居民低碳生活带来的投资机会。
碳达峰、碳中和进入方案制定阶段,政策酝酿期是最好的投资时点。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当年要重点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包括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强调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提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具体指出,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报告还对扩大所得税优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等内容作了阐述。
多位两会代表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建言献策。2021年两会期间,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提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多位业内人士代表的政策建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储能成为多位代表关注的问题,储能行业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有望带动更多领域的新能源利用;风光能源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很有潜力;政策顶层设计的完善和零碳示范城市建设有望加速能源革命推进和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
1
资本市场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1.1。 资本市场引导资金配置,新能源领域直接融资提速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助力,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投融资效率的提升,将有效推动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扩张、传统高耗能行业的整合都离不开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这也是资本市场助力国家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所在。
1.1.1。 全面注册制:新兴产业优秀公司加速成长
直接融资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愈发显著。注册制有效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效率,新股发行常态化下,越来越多硬科技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融得资金,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趋严的信息披露和退市规则下,资本市场的定价有效性提升,疏通和加快了注册制下质差公司的退出流程,也对投资者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闸以来,共计上市234家公司,当前总市值为3.56万亿元(截止2021年3月5日)。从行业分布看,科创板公司的科创特征明显,计算机应用、医疗器械、专用设备、半导体均有20家以上公司,电源设备和环保工程及服务共计18家公司;从行业总市值看,半导体、计算机应用、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行业市值规模较大,同时公司家数也居多。
清洁能源和环保类公司上市节奏加快。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相关的公司也在注册制浪潮下加速上市节奏,目前已有15家相关行业公司完成发行上市,另有17家公司处于流程推进之中,其中不乏长远锂科、精进电动、电气风电等市场关注度高的行业头部公司。注册制改革当前处于稳妥推进阶段,创业板全面注册制发行条件已经成熟,目前创业板已受理未发行的公司中有24家与清洁能源或节能环保相关。预计在碳中和计划摆上日程,相关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也将从直接融资角度助力更多相关企业上市。
1.1.2。 再融资新规:新能源产业产能扩张明显提速
2020年2月1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优化主板、创业板再融资系列配套政策(再融资新规)。比较重要的亮点包括把发行对象数量增加至35名,增发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从20%提升至30%,发行定价折扣从9折下调为8折,战略投资者锁定期由36个月缩短至18个月,询价投资者锁定期由12个月缩短至6个月,批文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整体而言,再融资新规更加灵活宽泛,有利于活跃再融资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2020年3月20日,证监会对新规做了补充说明,对再融资过程中的战略投资者给出明确定义。指出战略投资者应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国际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资源,显著增强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带动上市公司的产业技术升级,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国际国内领先的市场、渠道、品牌等战略性资源,大幅促进上市公司市场拓展,推动实现上市公司销售业绩大幅提升;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还需要遵循相应决策程序。
再融资政策的调整明显活跃了再融资市场。2020年全年再融资市场发行规模明显回升,合计有390家公司发布增发预案,募集金额超过9100亿元,相较2019年的发行家数和募资金额均有显著提升。2020年的发行情况相较2016年高点仍有较大空间,预计再融资市场将稳步增长,与IPO发行形成有效互补,共同发挥为优质企业提供融资的功能,同时再融资市场也将更加理性化、专业化,对投资参与者投资鉴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新能源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浪潮下,行业龙头公司的资金需求庞大,需要便捷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于2018年登陆创业板,截止2021年1月8日股价高点,期间涨幅超十五倍。从融资角度看,宁德时代IPO融资140.6亿元,2020年增发融资242.24亿元,合计融资382.84亿元,而通过梳理宁德时代上市以来的投产计划发现,公司投产计划总规模近1500亿元,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占比仍较小。
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隆基股份股价从2012年上市至2021年2月18日高点涨幅近六十倍。从融资角度看,隆基股份IPO融资17.74亿元,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等方式融资194.91亿元,合计融资212.65亿元,而公司上市以来的投产规划规模超千亿元,通过二级市场融资的占比仍低(隆基股份投产计划详见文后附录,其中红色部分为二级市场融资项目)。
产业发展需要优秀企业引领,而资本市场将是融资主战场。综合看宁德时代和隆基股份两家龙头公司近年来的投产规划,2019年来的投产规划明显加速。这也反映出锂电和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景气向上大周期,于此相对应的是龙头企业加速投资占得产业发展先机,加码前瞻技术研发,保持核心技术领先性的同时继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中国制造的实力已经充分彰显,中国创造的实力开始走向世界,在能源革命大时代中,宁德时代和隆基股份只是两家较有代表性的企业,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还需要几十、几百、上千家优秀企业,而资本市场将成为其融资的主战场。“融资-产业发展-市值增长-融资-产业发展”的链条将在我国未来产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1.1.3。 海外新能源巨头纷纷扩产,国内龙头企业亟需资本助力
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高于中国。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约319万辆,同比增长44%,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36.3GWH,同比增长18%,而同期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约128.3万辆,同比增长9%,动力电池装机量62.85GWH,仅小幅提升1%。欧洲新能源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强力推动了国际动力电池供应商的产能扩张,LG化学、松下、三星SDI、SKI、Northvolt等国际巨头竞争力提升,其中LG化学、SKI装机量排名相较2019年有显著提升,动力电池新星Northvolt作为欧洲的“宁德时代”也在加速扩张,公司自2017年8月以来投产规划达471.88亿元。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二的LG化学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与宁德时代的装机量差距收窄。LG化学将其电池业务(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消费电子小型电池等)独立运作,于2020年12月1日成立LG新能源,LG化学持股70%-80%,并启动LG新能源的IPO程序,计划募资约1185亿元人民币用以扩产和技术研发。按照公司规划,2023年LG新能源产能将扩大至260GWH,原料供应上与SQM签署了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供货协议,从2021年至2029年合计采购5.5万吨。在2020年全球前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有六席,合计份额为41.1%,但日韩企业的实力不容小觑,韩国三家企业占有率已达31.7%。
动力电池产能是关键环节和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产能扩张的过程中亟需资本助力。在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趋势下,全球动力电池厂商加速跑马圈地,并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锁定上游资源供应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特斯拉引领全球新能源车消费浪潮,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零跑等)逐步被消费者所认可,但是当前新能源车的品牌数量和车型数量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欧美传统车企的后来居上将产生大量电池需求,跨界造车的互联网巨头也是市场潜在进入者。
1.2。 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碳中和主题基金发行落地
除IPO、再融资之外,资本市场对于碳中和的助力也全方位体现在绿色债券、绿色信托以及低碳主题公募基金发行上。
从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上来看,2020年发行减缓主要受到疫情冲击,预计2021年发行规模将超过2019年。2016-2020年我国每年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均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2019年发行规模达到2956.42亿元,当年同比增长33.86%,而2020年发行规模为2201.61亿元,同比反而下滑25.53%,主要受到疫情因素的冲击,部分项目未开工所致。具体拆分到月份数据来看,2020年下半年绿色债券的发行额度基本回归正常单月150-200亿左右,2021年开年来绿色债券的发行额单月同比均维持增长25%左右,随着碳中和政策的逐步加码,预计2021年的绿色债券发行额度将超越2019年创出历史新高。
绿色信托同样也是资本市场对于碳中和支持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规模正不断扩容。绿色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活动,通过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股权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绿色(慈善)信托等方式提供的信托产品及受托服务。从中国信托行业协会社会责任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来看,2013-2019年绿色信托规模由468.83亿元上升至3354.6亿元,其中2019年规模由1326.23亿元上升至3354.6亿元,同比增幅为152.94%,而从项目数量的角度来看,绿色信托存续项目数量由2013年的246个增长至2019年末的832个,其中2019年同比增长101.45%,数据上的高增长体现出了绿色信托行业的迅猛发展。
从碳中和主题的相关基金发行来看,2015年是环保类基金成立的第一个高峰,2020年低碳主题基金再度获得市场认可。本报告对于当前市场上包含有低碳、环保等表述的基金进行梳理,从近年来的该类型基金的发行规模来看,2014-2015年是环保类主题基金成立的第一个高峰,低碳主题基金发行份额达到255亿份,随后随着A股市场行情的调整,基金市场热度下滑,低碳主题类基金发行额度同步出现下滑,直至2020年重新攀升至118.28亿份,随着后续碳中和行情的持续演绎,预计低碳主题类的基金发行额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放大。
1.3。 各地方政府开始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
2021年是“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制定年,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我们尤为关注能源供销大省的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规划,内蒙古自治区提出推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热高压外送通道和智能电网建设,以及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发展氢能经济等;河北省提出推进碳汇交易,加快发展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山西省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车规模化量产,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发展新能源储能、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等;陕西省提出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发展,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工程,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节能家电、高效照明等;四川省提出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发展节能环保、风光水电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云南省提出加快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培育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风光水储”一体化,打造“中国铝谷”和“世界光伏之都”。(全国31省、自治区关于碳中和的行动计划详见文后附录)
2
周期端的供给侧改革:碳中和的意义非凡
碳中和对传统周期行业的影响类似一轮供给侧改革。“30·60”目标和能耗总量、强度“双控”政策下多地纷纷出台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高耗能产业的新上项目审批,过剩产能化解,能耗总量控制,节能技术应用,高耗能企业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等政策逐步落地。钢铁、电力、电解铝、煤炭开采等高耗能行业供给端的产能增量受限,行业整合有望加速,优质产能加速向龙头企业集中,龙头企业对产品价格的掌控能力提升。经历2020年宏观经济波动,传统行业整体库存水平低位,在下游需求复苏力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上游原材料需求的价格弹性增强,由于短时间内部分行业新增产能限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周期被拉长,构成涨价驱动下的高耗能行业龙头公司投资机会。
2.1。 高耗能行业严控新增产能
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需要严格限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2016年以来不断加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了高耗能行业过剩产能,限制了产能无序扩张,优化了行业格局。2018年以来部分高耗能行业出现产能反弹,尤其是部分能耗大省出现能耗指标不达标的现象。我国焦炭、电解铝、粗钢、钢材产能在2016年达到产能高点,随后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能持续回落,而2018-2019两年产能明显反弹,尤其是粗钢产能已接近2016年高点,电解铝产能连创新高。
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对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耗能大省的管控措施有望持续加码。我们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看当前高耗能行业碳减排的严峻形势。“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能耗总量、单位GDP能耗强度均未完成控制目标。从单位GDP能耗看,内蒙古自治区单位能耗2017年以来快速升高,2019年高位回落但仍处高位,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单位电耗指标有一定前瞻性,也出现明显提升。中央对“十四五”时期双控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耗能大省的管控措施有望持续加码。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出台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水泥、钢铁等8个行业的差别电价措施,从2021年2月10日起,限制类加征0.1元/度,淘汰类加征0.3元/度。同时,要求拥有自备电厂的厂家按自发自用电量缴纳0.01元/千瓦时的政策性交叉补贴。2021年二季度起,自治区工信部门根据政策,甄别当年列入落后产能的淘汰、限制类企业(设备)名单,电网根据名单收取加价电费。
经济复苏节奏加快,工业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各地减排压力加大。内蒙古限电政策并非个例,浙江省也出现推动能耗双控和减煤过程中局部限电的情况。按照浙江省出台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方案,到2020年,浙江煤炭消费总量要比2015年下降5%以上、控制在1.31亿吨以内;在各市平衡基础上,累计腾出用能空间600万吨标准煤以上。在各地纷纷出台2021年碳中和相关计划措施的同时,全球经济复苏节奏加快,疫苗接种率的上升也提高了市场对未来经济需求的预期,新一轮补库存行情已经拉开序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疫情之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也达到疫情前水平。一方面经济复苏加大能源消耗量,另一方面碳中和目标下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这将考验政策制定的灵活性,同时也将产生结构性投资机会。
2.2。 钢铁:碳中和下低碳冶金的确定性机会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空间巨大。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在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明确规划下,钢铁行业是高耗能行业中节能减排的重点。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10.53亿吨,同比增长5.2%,而全球粗钢产量为18.64亿吨,同比下降0.9%,我国占比达56.5%。从月度数据看,我国粗钢产量及全球占比均呈趋势抬升态势,从钢铁行业单位能耗看,2020年同比下降1.18%,相较产量增速,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仍在增长。
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炉法占比有望翻倍。粗钢是钢铁行业的核心生产环节,目前粗钢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高炉-转炉法、直接还原铁-电弧炉法和利用废钢的电弧炉冶炼法。不同技术工艺的能源消耗结构不同,高炉-转炉法工艺消耗大量煤炭资源,而后两种技术路线的煤炭消耗量远小于高炉-转炉法,其中基于废钢的电弧炉工艺主要消耗电力能源。根据国际钢铁协会数据,我国电炉法占粗钢生产的比重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我国电炉法炼钢产量为1.03亿吨,占比为10.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8%,更显著低于美国70%、伊朗90%的占比。2019年,工信部印发《关于引导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十四五”发展期间,全国钢铁工业废钢比要达到30%,电炉钢比例要提升至20%。
自上而下推动行业压产减碳,行业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2021年1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钢铁压减产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产能置换办法和项目备案的指导意见。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的下降。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从四个方面促进钢铁产量的压减:1)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对确有必要建设的钢铁冶炼项目需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的政策,对违法违规新增的冶炼产能行为将加大查处力度,强化负面预警。2)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根据产业发展的新情况,工信部和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产能置换办法和项目备案的指导意见,将进一步指导巩固钢铁去产能的工作成效。3)推进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推动提高行业集中度。4)坚决压缩钢铁产量。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
电炉炼钢占比提升,将带动废钢、石墨电极需求量大增。在市场密切关注钢铁价格的同时,废钢价格已经悄然大幅上涨,2020年3月以来国内废钢价格涨幅逾800元,从2500元/吨涨至3300元/吨,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废钢的涨价一方面源于铁矿石价格大涨增加钢厂原材料成本,出现电炉炼钢利润反超高炉炼钢的现象,钢厂废钢需求量大幅增加,但国内废钢供应增量缓慢,海外进口量极少,造成废钢供不应求价格大涨,另一方面从长期角度看,高炉炼钢吨钢碳排放量是电炉炼钢的两倍多,在碳中和政策趋严下,电炉钢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带动废钢需求。按照上述逻辑,我国亟需完善废钢的循环利用体系,同时适度增加废钢进口量。
废钢进口政策破冰,进口量有望大增。2020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根据2020年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再生钢铁原料》(GB/T 39733-2020)国家标准,自2021年1月1日起,合标再生钢铁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这对推动国外铁素资源进口、增加钢铁企业有效选项,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炉钢占比的提升也将直接带动石墨电极的需求量,当前石墨电极处于涨价初期。2021年以来多家石墨电极企业宣布涨价,但相较2017年的大幅上涨行情,目前各主要厂家涨价并不明显。国内石墨电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方大炭素多个品种同步小幅提价,普遍提价金额在1000元,普通功率石墨电极(500mm)提价1500元。电炉钢对石墨电极的需求提升,带动石墨电极涨价,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石墨电极上游的原油、沥青、针状焦等材料也有涨价情况,作为中游环节的石墨电极能否实现利润弹性的放大,还需要看上下游价格形势。全年来看,综合考虑供给、需求和库存情况预计钢铁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且有望持续高价位运行,利好石墨电极企业利润提升。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考虑石墨电极当前产能情况,因为在过往几年,石墨电极产能大幅提升,在碳中和等环保政策下,部分中小企业将退出,行业格局有望优化。
钢铁行业碳中和投资方向:
1)在碳中和政策自上而下推动下,钢铁行业严控新增产能,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龙头议价权提升,竞争格局优化。推荐标的:华菱钢铁/宝钢股份。
2)电炉钢占比提升,带动废钢和石墨电极需求,废钢资源采购整合、废钢处理设备公司也将受益。推荐标的:方大炭素/浙商中拓;受益标的:华宏科技。
3)减少钢材用量是趋势,特钢需求或逐渐上上升,特钢及高端材料细分龙头受益。推荐标的:中信特钢/久立特材。
2.3。 电解铝:低碳生产和新需求带来新机遇
碳中和将给传统周期行业格局构成深刻影响。铝行业生产流程包括矿石开采、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生产、铝材加工等环节,电解铝环节的能源消耗占整个流程能源消耗的76%,使用火电生产1吨电解铝约排放二氧化碳11.2吨。2019年,我国火电产电解铝碳排放量约3.5亿吨,占我国当年碳排放总量的3.6%,而目前我国电解铝生产中火电能源供应占比86%,行业减排压力大,能源供应的清洁化转型是发展重点。扶持再生铝产业发展,完善废铝回收相关制度也是推动行业减碳和循环发展的可行路径。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占比,推动产业向清洁能源地区集中。铝具备质量轻、强度大、可无限循环利用等特征,是汽车轻量化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替代材料,铝的生产过程减排越来越被关注。2021年2月4日,阿联酋环球铝业公司宣布向宝马集团供应由太阳能生产的铝,而通过使用该公司的太阳能铝,将为宝马集团每年减少22.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纷纷加强碳减排力度的背景下,铝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尤为重要,我国具备水电产能优势的铝企竞争能力有望提升,在国家设置电解铝产能总量目标的情况下水电铝的产能成为稀缺资源。
水电铝可有效消纳西南地区弃水电量,实现能源循环利用。国家发改委为优化电解铝行业产业布局,推动电解铝产能有序向水电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转移,实现绿色发展,支持云南省做优做强水电铝材一体化产业链,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云南省开展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弃水电量消纳试点的批复》。云南省为有效消纳水电弃水电量,将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打好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牌,推进水电铝材一体化发展,云南省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实施优价满发推动水电铝加工一体化发展专项用电方案的通知》、《云南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弃水电量消纳试点实施方案》。
从铝的需求分布看,新能源车和光伏将是重要增长点。建筑用铝占比达34%,结构上从铝合金门窗,到装配式建筑,全铝定制家具(铝橱柜等),建筑幕墙;交通用铝占比16%,轻量化更为迫切的新能源车放量将极大拉动铝消费增长;电力用铝占比约14%,包括电力、电缆等,光伏行业用铝相当可观,我们测算2020年电力用铝约496万吨,其中光伏80万吨,较2019年分别增长57/42万吨。在原铝进口量激增的情况下,预测2020年原铝进口可能达到罕见的百万吨量级。
汽车行业轻量化趋势下,单车用铝量不断提升,新能源车销量大增将明显带动铝的需求。按照国际铝协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用铝量评估报告(2016—2030)》的测算,中国汽车行业的用铝量将从2018年的380万吨增加到2030年的91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8.9%。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全球销量有望从2020年的324万辆增长到450万辆以上,对应动力电池出口量有望从2020年的193GWH增长到2021年的287GWH。国内看,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中汽协预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将保持高增长趋势,销量同比增长40%达到180万辆。按照当前新能源车单车用铝量约0.25吨/车计算,2021年新能源汽车对应的铝消耗量为45万吨,占2021年电解铝预期产能4000万吨的1.13%。展望2025年,按照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0%计算,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约550万辆,对应铝需求量137.5万吨,按照电解铝4400万吨的产能天花板计算,占比达到3.13%(未考虑单车用铝量的提升)。
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50%。按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汽车产销年规模分别为3200万辆、3800万辆、4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则分别为20%、40%、50%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占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这意味着2030年、2035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1520万辆、2000万辆,对应的铝需求量为380万吨、500万吨,占比达到8.64%、11.36%。
光伏平价上网加速行业装机量爆发式增长。截至2019年,中国光伏的新增装机量、累计装机量、多晶硅产量、组件产量已分别连续7年、5年、9年和13年位居全球第一,以上纪录2021年将会继续保持。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乐观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规模90GW,未来五年新增总装机量在350GW到450GW之间,超过当前装机量总和。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统计,2010年至2019年,全球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分别下降了82%、47%、39%和29%,未来发电成本仍将继续下降。
国内光伏行业进入大规模装机落地阶段,光伏用铝增长值得期待。光伏装机量的提升直接带来光伏用铝合金边框、支架等型材和铝电缆需求大增。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研究,到2026年太阳能光伏支架系统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超过99亿美元增长到160亿美元以上,增长62%。按1GW装机约2万吨铝材需求测算,预计整个十四五期间,光伏装机带来的铝需求增量有望达到900万吨,年均新增铝需求量为180万吨,占当年电解铝产能的4.09%。
电解铝行业碳中和投资方向:
能源支撑是发展铝产业最重要的基础条件,用电成本在铝行业成本中占比较高。云南是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截止2020年6月30日,云南省全口径装机容量9645.83万千瓦,其中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8137.1万千瓦(水电6873.17万千瓦,风电876.89万千瓦,太阳能387.0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84.36%。在云南发展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生产既能保证电解铝的低碳化生产又能解决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推荐在云南地区有产能布局,享受低成本的电解铝龙头公司。
推荐标的:神火股份/云铝股份。
2.4。 智能电网:助力能源的高效率高质量输送
智能电网涵盖电力输送、电力储存等多个方向领域。有望开启能源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大门,已成为国家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未来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将不断增大对电源和电网的建设投入,电力设备的市场需求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为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具体来看,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有以下的两个方向:
其一,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储能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大。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量的不断提升,未来储能行业的存在有较大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光伏、风电装机量呈现出迅速提升,其中2019年我国太阳能装机量达到205.7GW,风力发电机组撞击容量达到了21.05GW,而光伏风力发电相对不稳定,需要大量的储能设备作为配套设施。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0年下半年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因此智能电网当中的储能设施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其二,电力输送的角度来看,我国当前跨省输电仍然存在有较大的需求,因此特高压的建设对于当前完成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十分关键。从我国跨区域送电量的变化来看,每年的累计同比增幅维持在10%-20%左右,跨区域送电量水平的不断上升也意味着实现输电能源损耗的下降是至关重要的,而根据中国特高压工程累计线路长度及预测,预计到2024年,我国特高压工程累计线路长度将达到39625公里,且根据国家电网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特高压投资规划也持续加码,从最初计划的2020年1128亿元升至1811亿元,增幅高达60.55%。以此计算,国家电网2021年特高压投资占电网投资金额的40.24%。
智能电网领域推荐方向:
1)特高压设备和自动化系统服务公司。受益标的:国电南瑞/特变电工。
2)储能/变电设备。推荐标的:宁德时代;受益标的:派能科技。
3
消费端的需求变革:低碳生活的投资机遇
3.1。 绿色建筑:传统建筑行业里的高成长赛道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转型的大方向,是碳中和投资逻辑下值得重点关注的赛道。从定义上来看,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碳中和背景之下,绿色建筑的市场空间将十分广阔。根据2020年7月24日住建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绿色建筑创建目标: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以2020年新开工面积51.2亿平方米做大致测算,绿色建筑面积至少约可以达到20-30亿平方米。
各地政策加持下绿色建筑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迅速的发展。针对住建部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各省结合自身条件均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使得目标得到进一步细化和落地,其中山东省明确提出“2020年全年新增绿色建筑8000 万平方米,新开工钢结构装配式住宅100 万平方米”,四川省提出“启动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提升五年行动,2020年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5400 万平方米”。
装配式钢结构契合环保理念。1) 装配式建筑有模块化、定制化、高效化、绿色化特征,钢结构自2019年起政策支持优先级已越过预制PC结构,将迎黄金十年;2)装配式钢结构相对传统钢混结构及预制PC结构,具有环保(钢结构可循环利用而混凝土最终仍是建筑垃圾)/自重轻(仅为混凝土的50-60%)/抗震抗裂抗变形/工期更快(提高30-50%)/人工更少等诸多优势;3)装配式钢结构应用场景更广,如新基建领域的华为5G实验室/苹果数据中心/特斯拉厂房,老基建领域的交通枢纽、民生工程如医院学校等,需求爆发将推动钢结构渗透率将从7%到30%提升。
绿色建筑建筑推荐方向:
1)装配式钢结构。推荐标的:精工钢构。
2)装配式装修。推荐标的:亚厦股份。
3.2。 消费电子:引领便捷生活方式
苹果引领的消费电子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投资机会也随之爆发。iPhone12率先取消配送充电头,直接带来国内第三方充电头公司的销量暴增,其中高功率快充头快速赢得消费者青睐。在天猫商城搜索充电头并按销量排序,销量前十均为20W和更高功率的快充产品,前十产品月销售均在2.6万笔以上。Romoss、能适、绿联、安克、品胜等品牌排名靠前。苹果取消充电头配送,反倒激活了大量第三方充电头企业销量,但这并非苹果的真实用意,我们都记得2019年消费电子领域最大的投资机会-TWS耳机,短时间内迅速兴起的TWS耳机让无数消费者和投资人惊叹苹果的创新能力和对新盈利模式的开拓,充电头领域的创新也在酝酿一轮新的消费电子革命。
快充和无线充电有望引领充电方式变革。消费电子创新的本质是给消费者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激发和引领消费者需求。从此前曝出的Iphone13 PRO渲染图可以看出,苹果悄悄取消了充电接口,这让我们回想起Iphone7取消耳机插口时的场景。在苹果取消配送充电头之后,国内手机巨头纷纷效仿,小米随机在小米10发布会上发布了自己的爆款新品-氮化镓快充,并在其官网上上架了多款快充和无线充电产品。在Iphone12发布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售价329元的无线快充产品MagSafe,而新款Iphone手机背后已经标配内嵌的充电磁铁。无线充电器有望成为消费者必备的爆款电子产品,而在国内厂家充电设备大放量的同时,苹果已经收取不菲的Mfi认证费用。
氮化镓已经在消费类快充产品中广泛应用,而2021年氮化镓快充仍将快速扩张。纳微半导体是氮化镓快充主控芯片龙头,据DigiTimes报道,纳微2021年将拿到苹果的快充订单,并由台积电生产,这预示着苹果2021有望推出氮化镓快充产品。目前氮化镓芯片出货量前三的是纳微、PI和国产厂家英诺赛科,其他氮化镓产业链公司也将受益行业需求爆发带来了发展机遇。
消费电子领域快充的投资机会:
1)电源管理芯片,次级同步整流MOS,PD协议芯片,功率MOSFET等。推荐标的:华润微;受益标的:新洁能/福满电子/芯朋微/瑞芯微。
2)快充电源。推荐标的:立讯精密。受益标的:安克创新/领益智造/奥海科技。
3.3。 家居生活:智能化赋能低碳生活
智能家居的推广对于节省碳排放十分关键,其中智能控制又是极为核心和关键的一环。智能控制设备是智能家电需求的最基本元件之一,定义上来说,它一般是以微控制器芯片或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为核心,再根据家电用具不同的需求,依据其不同功能要求辅以外围模拟及数字电子线路,并置入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经电子加工工艺制造而形成的电子部件。当前在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当中运用较为广泛
智能化浪潮之下我国智能家居的规模也维持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智能家居规模测算以及预计来看,中国家电行业的智能化趋势开始于2014年,到2020年预计整体智能家居规模将达到3294亿元,自2014年来增速维持在50%以上,且仍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从家电产品来看,当前家电中智能控制器价值占比平均值大致约为5%,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家电智能化渗透率的结果来看,目前智能化渗透率较高的扫地机器人仍在50%以下,后续渗透率的提升也将为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的扩张奠定基础。
家居生活赛道看好:
1)新能耗标准下变频器件如电子膨胀阀等。推荐标的:三花智控。
2)智能控制器龙头。推荐标的:和而泰/拓邦股份。
3.4。 碳补偿:植树造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减少碳排放是碳中和的路径之一,植树造林加快碳的消耗和碳补偿也应重视。从生态保护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投入来看,近年来全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30%以上的增速,仅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有所下滑,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要求到 2035 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重点强调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园林绿化、水生态治理、矿山治理、湿地建设等需求中长期将持续存在,因此未来生态园林行业空间仍十分广阔。
碳补偿领域投资方向:草木种植和生态修复工程。
推荐标的:东珠生态;受益标的:蒙草生态。
4
星星之火:碳中和里的潜力赛道
4.1。 海上风电抢装和海底电缆需求放量
碳中和目标下海上发电将成为未来的一大方向,而海上发电则需要海底电缆相配合。海上风机所发电力需要电缆传输,电力一般先由中低压电缆输送到海上升压站平台,经过升压后,再由高压电缆输送到陆地,海底电缆是其唯一选择。近几年随着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发展,初始成本投资显著下降,海底电缆的成本占初始投资比例也有所上升。根据智研咨询的统计,目前海底电缆的建设成本占到海上风力发电场的9%~10%左右。
补贴退潮背景下,2021年海上风电有望迎来抢装潮。由于陆上风电成本相对海上风电较低,因此前期我国风电的发展主要在于陆上的建设,但随着陆上风电的开发程度逐步提升,预计2020-2022年“抢装潮”将转向海上风电。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过6 GW,新增容量与2019年接近,为历史最高水平。中国连续第三年成为海上风电最大市场,2020年新增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超过3 GW,占到全球增量的一半。而2021年是中国海上风电中央补贴的最后一年,海上风电建设热潮将会继续。
从政策层面来看,海上风电主要受到5.24风电平价上网政策的影响。其中对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因此2020-2021年是海上风电抢装的大年,海底电缆的需求也有望随之放量。
海上风电抢装带来的投资机会:
1)风机集成龙头公司。推荐标的:明阳智能。
2)海底电缆龙头。受益标的:东方电缆。
4.2。 地热能:能量密度低,但有望从0到1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而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其中在2017年初引发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当中,我国就提出了到2020年,地热供暖面积超过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MW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区域设定了地热能利用的具体方案,包括中高温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发电以及干热岩发电等重大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地热能的建设目标也将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而随着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程度逐步提升,近年来全球地热能装机容量呈现出稳步上行的趋势。根据全球BP世界能源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当年新增地热能的装机容量达到13931MW,近五年来全球地热能装机容量维持在4%-5%的增速,而我国当前地热能装机容量约在25MW,另一方面,我国的地热资源相对是比较丰富的,因此若加大对于地热能的开采力度,后续这部分的市场空间可期。
目前全国地热资源利用量仅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 0.6 %,但我国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根据《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数据,全国336个主要城市规划区浅层地热能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全国地下热水资源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19亿吨。大陆地区3~10km深处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00亿吨。从产业发展角度应加强政策支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打造中国地热能全产业链,先行先试培育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攻关地热能勘探开发利用关健技术。
地热能带到推荐方向:
看好海外项目加速拓展的地热能勘探开采技术服务和设备公司。
推荐标的:开山股份。
5
碳中和主题个股组合
6
风险提示
环保相关政策不达市场预期的风险;部分中西部地区财政收支紧张的风险;环保相关技术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
7
附录
千亿资金调仓秘密大曝光!主力动向抢先看>>(文章来源:陈显顺策略研究)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