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20年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0〕37号)及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下达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非所在地区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热源燃煤机组及配套锅炉关停计划的通知》(鲁能源电力字〔2019〕240号)、《关于做好7个传输通道城市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15公里供热半径范围内落后燃煤小热电厂关停整合工作的通知》(鲁发改能源〔2020〕1147号)、《关于做好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非所在地区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热源燃煤机组关停整合工作的通知》(鲁发改能源〔2020〕1272号)要求,山东省公告了2020年度山东省燃煤机组关停整合情况。关停名单共涉及25家企业,56台机组。改造名单共涉及14家企业,21台机组。
关停机组这里不予评论,我关心的是山东本次认可改造后的21台机组。
名单中最小的机组容量0.6万千瓦,最大的是12.5万千瓦,均为老旧小机组。这一文件标志了它们应该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运行寿命。
我为山东煤电写过好几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关注山东,是因为我经常去山东煤电,另外山东的煤电的发展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煤电行业发展的缩影,分析它比较有代表意义。
受疫情影响,为了更有说服力,本文选择2019年的发电数据用以分析。
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山东电力发电量5897.22亿千瓦小时,排名第一。山东拥有包括核电在内的最全电力能源结构。与之相对比的是,2019年山东的GDP总量71067.53亿元,全国排名第三。
2019年,山东省煤电装机为1.108亿千瓦,是全国唯一的煤电装机过亿的省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包含了2910万千瓦的孤网运行自备煤电机组,占到全省煤电装机的26.2%。这个现象是有时代背景的,以后有机会我会单独写一篇。
尽管最近几年山东省新能源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但是山东省煤电装机占比仍然达到75%。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境内目前有百万级超超临界机组8台,总装机800万千瓦;60万千瓦级机组32台,总装机2079万千瓦,30万千瓦级机组146台,总装机4779万千瓦;30万千瓦以下机组826台,总装机3399万千瓦。30万千瓦以下机组在数量上占比超过80%,在装机量上占比超过了30%。此外,据公开报道显示:山东省目前仍有煤电机组在建。
截止2019年,山东省风电装机1342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占全省总装机9.08%。山东在电力上的大胆尝试永远走在前面,早在1999年,烟台地区率先布局风电,装机规模最大,共42座风电场,目前总装机容量296万千瓦。
陆上以青岛、烟台、潍坊、东营、滨州等市沿海陆域和淄博、泰安、济宁、临沂等市丘陵地带为重点,建成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另外,受益于山东漫长的海岸线以及得天独厚的风能优势,山东已经启动鲁北、莱州湾、长岛等潮间带及近海风电场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山东风电大有可为。
气象资料显示,山东的光照时数年均2290—2890小时,光照资源充足,山东光伏发电还在如火如荼发展。截止2019年,山东光伏发电装机1615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占全省总装机10.9%。
2020年1月4日,山东—河北特高压交流环网工程正式建成投运,标志着当今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网架结构最强的华北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基本形成。
至此,“十三五”山东“五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建设全部收官,山东电网形成了以2个特高压直流落点深入负荷中心,5个交流落点为重要支撑,34条500千伏线路落地联入的“强交强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外电入鲁,包括银东直流、昭沂直流、鲁固直流和华北电网向山东送电的锡盟、榆横及华北联络线断面),外电接收能力可达2700万千瓦以上。
……
无论是从纸面上还是现实发电情况看,山东电力都是明显供大于求,电力产能明显过剩,山东煤电日子极其不好过,年利用小时数持续走低。有读者联系我,山东有百万机组甚至开始做调峰使用。
但是山东依然在上新机组,而且还是煤电机组,即便是在电力资源如此丰富的大省。除了拉动地方经济、保证人员就业等因素,我猜这种做法主要考虑还是为了电网的安全。
我在公众号的系列文章中多次强调,对电力而言,发展的第一要素其实是安全。至于经济性倒是第二位。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那场极寒天气造成的局部地区的“拉闸限电”给了电力行业极大的触动,开始重新审视煤电的发展方向。
依然以山东为例,虽然煤电容量庞大,在百万超超临界机组清洁高效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短板,灵活性不足、大量低效机组拖累、落后机组减排效果不达标、自备电厂僵局等。如何破解这种“短期缺电力、全年富电量”的难题,是能源结构设计决策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以往的电力规划大多是从满足电力电量平衡保证电网安全的角度制定方案,以应对全国电力电量供应不足和电网突发性事件的主要矛盾,主体思路是部署一定余量的电源装机和大力发展输电网络。这种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电力缺口的大范围出现,能快速顶上因为意外造成的发电不足导致的电力缺口,但弊端是很容易造成电力结构冗余。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增长,用电负荷还会继续增长。当下电力行业存在着依靠很大的低效冗余电源投资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问题,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潜力巨大。
华北电力大学曾经做过研究:新时期用电负荷缺口暴露出的是整个电力系统的结构性矛盾,基础电源过多、尖峰资源不足,继续一味地新增大型电源无疑会加重结构性矛盾。简单的电力电量平衡虽然符合电力规划对安全可靠的要求,但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电力行业尤其是煤电行业不能承受之重。
从电力供应安全角度看,煤电是中国现有电力资源条件下不得已的灵活性资源选项,需要承担起包含比例日渐增高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任。
2020年9月22日,习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既是不容置疑的庄严承诺,也是需要坚定不移完成的既定目标。
因此,未来电力发展的重心要转向发展非煤电源来进一步推动低碳转型;而煤电未来的发展重点不再是装机规模的增长,而是提高现有机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这里面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老旧煤电机组的升级改造以及寿命到期机组的延寿。
去年,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官宣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邹县发电厂2号机组(335MW)延续运行至2031年1月20日;3号机组(335MW)延续运行至2027年1月22日;4号机组(335MW)延续运行至2029年1月31日。
早在2019年年初,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1号机组(335MW)就已经获得了超期服役延续运行批复,可继续服役至2026年12月12日。至此,邹县电厂4台335MW机组全部获得“延寿”。
我觉得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大力开展落后机组改造和寿命到期机组延寿利国利民,经济可行。煤电机组到期退役之前,往往已历经3-4轮技术改造,即便临近寿命期,机组的状态依然可观,简单关停、拆除并不经济。这些机组的投资回报期已过,资产折旧、人员负担相对较轻,运行成本也低于新建机组建设成本,将其用于调峰和备用,电量空间让给高效的新机组,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的发电效率,电力冗余与系统安全均得到保证,两难自解。
相比邹县电厂335MW大机组,山东能源局此次公布名单,更有示范意义和引导效应,希望能给煤电的长期困局带来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跟着风行走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