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激情岁月:创造中国速度的高铁工人
2021-07-13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792
     2008年8月1日,由我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今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制造的我国第一列时速35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提速我国高铁年代。

    在中车唐山公司,以动车组车体制造技术攻关为目标,铝合金厂的高铁工人以“全国劳动模范”张雪松为中心,逐步凝集成一支高水平技术工人团队——张雪松劳模立异工作室。

    工作室的中心、骨干成员共32人。其间,党团员人数占四分之三以上。共产党员、优异高铁工人、劳动模范,这三个身份,在名单中许多成员身上高度重合。

    他们是发明我国速度的新年代高铁工人的缩影。

    党员劳模辈出

    2021年5月11日,唐山丰润,中车唐山公司铝合金厂。

    车间里,一节六七米长、三米多高、三米多宽的“复兴号”司机室车体,安放在一米多高的工装架上。子弹头型的铝合金车体已结束焊接、打磨,散发出银白色光泽,冷峻霸气。

    铝合金车体制造技术,是高速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也是高铁列车制造的第一道工序。

    2004年,中车唐山公司转型打入高速动车组商场,开建铝合金车体出产线,成为我国最早研发出产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的企业。

    为了打开动车组车体制造技术攻关,铝合金厂的高铁工人由中车唐山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张雪松带头,逐步凝集成一支高水平技术工人团队——张雪松劳模立异工作室。

    2008年8月1日,由我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我国第一列时速35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正式运营。北京到天津直达工作时刻在30分钟以内,我国加速迈入高铁年代。

    2018年7月1日,由中车唐山公司制造的我国第一列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投入运营。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实现全面自主化。

    十几年来,中车唐山公司每一列高速动车组的车体制造和技术打破,都是由这个工作室的成员带领或参与结束的。

    他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

    工作室成员、高级技师孙克安从电脑中调出一份表格,上面是工作室骨干成员的名单和基本信息。

    名单上算计32人。

    他们傍边,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22岁,绝大部分成员在30岁到45岁之间。这是技术工人发挥特长的黄金年龄段。

    32人全部是高级工以上职称,其间24人为高级技师或技师,部分成员除高级技师外,还一同获得了高级工程师或工程师职称。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室成员中,共产党员23人,共青团员2人,党团员人数占总人数四分之三以上。

    专业上,成员们工种不同,拿手的技术领域覆盖了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制造的方方面面。

    领衔技师是张雪松,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中车首席技术专家,钳工和数控机床装调修补工,专攻智能制造和数控设备修补。

    中心成员7人,骨干成员24人。他们分属铝电焊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车体安装工、数控机床操作工、修补电工等多个工种,承担着许多细分领域的技术攻关。

    日常工作中,他们在相对固定的专业攻关小组,如智能制造小组、工装及数控设备维保小组、铝合金车体制造质量攻关小组、搅拌摩擦焊工艺进步小组等。若遇到“跨界”难题,又能够随时抽调成员,临时组队打开攻关。

    表格上最宽的一栏是“荣誉称谓”,几乎每一个姓名后边,都跟着三四项荣誉称谓:

    整个工作室共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河北省技术能手”6人,市级以上技术能手称谓获得者15人。其他成员也大多获得过“中车劳动模范”或中车唐山公司“劳动模范”“优异高铁工人标兵”称谓。

    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优异高铁技工,这三个身份在名单中的许多成员身上高度重合。

    这种现象并不是巧合。

    石宝岭是名单上年龄较小的成员,本年30岁。他是一名加工中心操作工,搅拌摩擦焊工艺进步小组的带头人,曾获得“中车优异共青团员”和中车唐山公司“优异高铁工人标兵”称谓。

    2021年5月25日,石宝岭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说起为什么要申请入党,石宝岭说:“因为我最敬佩的老技工们都是党员,我想像他们一样!”

    “金蓝领”的传承基因

    在中车唐山公司这样的企业里,工人们对常识的尊重、对精深技术的推崇和寻求是一起的。许多人申请入党,起初就是因为他们身边技术最高的师傅、学习的模范,往往都是党员。

    石宝岭的模范是他的师父——党员、“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克安。

    孙克安的模范,也是他的师父——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张雪松。

    张雪松的模范,则是中车唐山公司首位“全国劳动模范”王必耕。“王师傅是公司‘金蓝领工作室方法’的开创者,尽管我是钳工,他是车工,工种不同,但他技术精深、爱学习、爱研究,而且极度自律,是我和许多年青工人的精力指引。”张雪松说。

    而王必耕的模范,则是中车唐山公司历史上的第一位工人党员——1921年入党的邓培。

    这样的红色基因传承,让中车唐山公司工人即便在企业发展最低谷的2000年前后,也没有放松对参与党组织的寻求。

    如今46岁的高级技师朱宝利,是张雪松工作室的“元老”之一。他就是在2000年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当时厂里传统碳钢列车订单削减,不得不给许多人放假,每月只发300元补助。但就是那一年,申请入党的工友非常多,我们都说厂里放了假,人心不能放假,我们工人的精气神不能散。”朱宝利说。

    第二年,朱宝利如愿参与了党组织。

    2005年,中车唐山公司转型,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引进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张雪松、朱宝利、孙克安,以及公司数百名技术工人经过报名选调,进入新组成的铝合金厂,其后又被派往德国西门子公司学习,成为我国第一代高铁工人。

    “观摩学习看似容易,回到厂里亲自上手却挑战重重。”张雪松说,“我们以前都是碳钢车体出产线上的车工、钳工、焊工,但面对铝合金型材,许多原本的‘绝活儿’都用不上了。”

    铝合金,与碳钢比较,质料轻,硬度低,易变形、开裂。而组装一辆车,铝合金型材断面就有70多种,焊接时,几毫米的细小形变跟着长度不断累积,就会扩大到厘米级,最终的结果就是超出差错,无法组装。

    为了摸透铝合金的“脾气”,在同为中车唐山公司第一代“金蓝领”的肖安平带领下,张雪松他们成立了攻关小组。“成员人人是技术能手,个个是党员。”

    从一个个小截面开端,一点点试验、调整,再试验,再调整。张雪松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咬紧了牙关,“因为当时已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深知,一旦失去商场时机,就不会再有制造第二辆车的时机了。”

    1米、2米、5米、10米……成百上千次试验后,攻关小组总结出一整套科学、有用的反变形技术参数。他们还自绘草图,克己出几十套焊接夹具、安装定位板、反变形工装卡具,构成了几十项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

    总算,2008年4月11日,我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首列国产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下线。

    2010年,肖安平退休,张雪松和4名工人党员接过老一辈的大旗,持续扩建团队。2013年,这一团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张雪松劳模立异工作室”。

    到现在,工作室现已构成一支以32名中心骨干成员为主力,130余名技术能手通力合作的高铁技工团队。

    “从王必耕师傅一个点,到第一代‘金蓝领工作室’一条线,再到现在公司涌现出国家级、省级共10个劳模立异工作室、技术大师工作室,现已织成了一张技术立异的人才网。”张雪松说。

    在这张人才网上,又涌现出新的全国劳动模范——2010年是钳工张雪松,2015年是数控配管岗位的苏健,2020年是车辆电工张健。他们还有一个一起的身份,共产党员。

    做好每一道工序

    2021年5月11日上午,中车唐山铝合金厂焊接车间,激烈的弧光不时闪耀。

    39岁的铝电焊工、本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占峰,现已手握焊枪在这样的岗位上干了十几年。

    “我家冰箱里一年四季常备冰镇饮料,不是用来喝的——有时候晚上睡觉眼睛刺痛睡不着,就拿出来盖眼睛上,冰麻了就睡着了。”陈占峰说,铝电焊工作业时尽管有面罩,但假如赶工期两人一同作业,被弧光打眼时常难以避免。

    陈占峰是中车唐山公司动车组焊接工序焊缝免检第一人。

    这个“第一”的反面,是陈占峰对焊接技术的极致寻求。

    “钢印号‘010’是谁?焊得这么完美!”2017年,中车唐山公司焊缝工序评定小组的一次早会,评委们围着工件上一条800毫米的长焊缝欣赏。

    “010”,正是陈占峰的钢印号。

    陈占峰焊接的这条长焊缝,连接了车体车钩处两个最重要的部件,是整个车体最强的受力点,受方位所限,只能手艺焊接。

    “有时也觉得枯燥,但这样一句必定,让我立刻来了劲头儿,想焊得更好。”陈占峰腼腆地说。

    不断发明技术奇迹的高铁工人,把寻求极致用在每一个技术环节上。

    朱宝利如今是工作室铝合金车体质量制造攻关小组带头人,从2007年起,他一贯负责铝合金车体最关键部位前端司机室的总装。

    曾有很长一段时刻,司机室车体变形的问题一贯困扰着他。

    “即便控制一切的焊缝程序都不变,焊完的车体仍然呈现不同方法的变形,导致概括度常常超出±2毫米的规范公役范围。”为此,朱宝利他们不得不加装反变形卡具二次校正。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朱宝利带着铝电焊工们,围着车体寻觅影响形变的蛛丝马迹。

    总算有一天,他们注意到一个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工厂的通风管道。

    为了减小车间内粉尘污染,沿车间内墙每隔几米都会有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通风管道,距离地上大约1米。

    “相同的温度、湿度下,离车间通风管道方位近的焊板变形程度更大一点,而这种变形在小板材中显现不出来,只需在长大板材中,形变才会堆集变大。”朱宝利恍然大悟——是风速影响了焊接中惰性保护气体的浓度,直接造成了形变。

    找到原因地点,朱宝利他们经过多次试验,拟定出了焊接时的风速参看规范,问题便利的处理。

    他们还长于精打细算。

    一次,夜班赶工,因为车床刀头松动,一块20多米长的铝合金板过切了5毫米。

    “不要小看这5毫米,这意味着这块价值十几万的板材有或许就此报废。”如今,石宝岭回忆起这件事时,还会下意识地皱紧眉头。

    怎样办?“不管多晚,只需加工呈现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石宝岭记住师父孙克安总是这么说。

    于是,清晨3点,石宝岭拨通了孙克安的电话。孙克安立马赶来,他首要康复了机器,确保天亮能够作业。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保住这块板材?

    孙克安请来工作室成员一同想办法,经过许多计算,我们抉择要从后边的工序中“借”出5毫米来。

    整整4天,后续的每一道工序都从头制图,一个个部件在本就余量不多的板材上微微移动一毫米、两毫米……就这样生生把5毫米找了回来。

    “我们车工就像成衣,但裁的不是布料,而是坚固、昂贵的铝合金板材,能给厂里省一点是一点。”孙克安这样对学徒们说。

    车好每一个工件,焊好每一条焊缝,装好每一块部件……这就是新年代高铁工人的初心。

    (感谢河北省总工会对本报道的大力支持)

    本版图片均由张雪松劳模立异工作室供给。(河北日报记者李冬云通讯员李晨张立凯)

    标签:

    高铁工人

    (免费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含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趁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趁便声明为准。

    2、本网站转载于网络的资讯内容及文章,我们会尽或许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假如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诉我们更正。若未声明,则视为默许。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令争议和结果,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网站所转载的资讯内容,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与本网站情绪无关。

    4、如有问题可联系导航网编辑部,电话:010-88376188,电子邮件:bianjibu@okcis.cn)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