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实现碳中和目标,即将改变中国县城建设模式
2021-08-23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5098
     自2021年宏观政策层面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以来,许多领域的政策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一方面是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全行业领域进行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是碳中和导致许多行业的目标出现了重大变化,必须进行对应的调整。
 
    因此,县城作为这一轮新型城镇化吸纳人口的重点区域,其建设目标与理念同样受到了极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县城未来的面貌与建设目标将出现重大变化:
 
    结合土地改革,控制县城建设密度
 
    在过去十年中,许多县城都有一个“大城市梦”;即以大城市的模型与样板来建设县城核心区。于是一个个商业综合体、高密度社区在许多县城内拔地而起;虽然展现了经济发展的成绩,但也与县城的综合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同时,在县城不断吸纳人口、且继续作为下一轮城镇化吸纳人口的重点区域后,县城的建设规模纷纷达到了瓶颈;基层农村却不断面临人口流失、乡村空心化的问题,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开始闲置或低效利用,土地利用不平衡的问题持续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期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开始结合。
 
    一方面《意见》提出“县城建设应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既要防止盲目进行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又要防止摊大饼式无序蔓延。县城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0.6至0.8。”这将推动县城规模开始向外扩张;
 
    另一方面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通过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将农村的富余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市场化,实现县域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的建设用地分布变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使得县城发展的红利与当地农村进行共享,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因此,在县城低碳建设的过程中,也将推动广大农村、集体的发展,通过土地这一根本性资源要素,来实现更为公平的红利分配。
 
    贯彻低碳目标,全面因地制宜发展
 
    在上一轮城镇化的过程中,“大拆大建”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虽然棚户区、老旧城区改造免不了进行拆迁,但挖山填河等非必要的改变自然环境却也十分普遍。
 
    因此,《意见》提出,“县城建设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不挖山、不填湖,不破坏原有的山水环境,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县城绿化美化主要采用乡土树种,实现县城风貌与周边农林牧业景观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县城自然环境,推进生态绿道和绿色游憩空间等建设。”
 
    这既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碳中和”宏观目标带来的、不进行非必要的碳排放的具体要求。未来的县城建设,将根据不同的现实与地理环境,建设与自然融为一体、低碳和谐发展的新型县城。
 
    以“人”为核心,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近年来的城镇化不再强调推进速度,而是强调质量、以及“以人为核心”;在后城镇化时代,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才能支撑当地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因此,2020年发改委就提出了关于支持县城进行“补短板、强弱项”的各项建设目标,并为县城建设提供新型城镇化专项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专项信贷支持,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帮助县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同时,在《意见》中还强调: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合本地特点,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方式为主,降低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倡导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布局方式,因地制宜布置分布式能源、污水处理等设施,减少输配管线建设和运行成本,并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这使得未来的县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布局也将出现很大的变化,既要跟随县域规模的扩大、为流入的人口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又要根据“碳中和”的宏观目标与实际情况,选择低排放、绿色环保、低运行成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方式。
 
    当然,这一改变也是县级城投随之市场化转型的良好机会,根据蓬勃发展的公共服务需求,从政府融资平台逐渐转型为城市公共服务的运营商、产业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凭借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为地方建设获得更低成本的融资。
 
    提出步行系统,建设“小而美”社区
 
    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艰巨的,这不仅需要能源结构转型,还需要改变整个社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方式。其中,绿色出行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城市来说,将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的发展,而对县城来说,则是建设“小而美”的社区,发展“步行可达”的县城生活。
 
    因此,《意见》中提出,要打造适宜步行的县城交通体系,建设连续通畅的步行道网络。打通步行道断头道路,连接中断节点,优化过街设施,清理违法占道行为,提高道路通达性。完善安全措施,加强管理养护,确保步行道通行安全。
 
    要合理确定县城居住社区规模,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配置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探索以街区为单元统筹建设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加强社区绿化、公共活动空间场所建设,打造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这意味着未来县城建设的目标与规划理念也将出现很大变化,一切围绕着“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与生活方式,构建“小而美”社区与环境友好型的县城。
 
    在“十四五”期间,县城作为这一轮城镇化吸纳人口的主力军,即将面临新一轮建设;同时,“碳中和”的目标也将改变县城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方式。见道网
 
    标签:
 
    碳中和 县城建设模式
 
    (免费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本网站转载于网络的资讯内容及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更正。若未声明,则视为默许。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网站所转载的资讯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4、如有问题可联系导航网编辑部,电话:010-88376188,电子邮件:bianjibu@okcis.cn)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