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进口轴承品牌,大家很自然的会想到是瑞典SKF轴承、德国FAG轴承、美国TIMKEN轴承等世界知名品牌。但是轴承的发明者并不是这些国家,而是中国,中国早在300多年前就发明了滚动轴承,为世界的优良运转奠定了基础。可是中国却为什么没有能够成为轴承强国?这恐怕是和所处的环境、文化等土壤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就好像火药的发明中国是用来制造烟火,而外国却是用来制造大炮来攻打中国一样。
来谈一下外国进口轴承的创新的历史,最早的是FAG轴承、1883年德国人Fischer先生发明了磨制钢球的机器,并创建了FAG公司,该公司目前年产值46亿美圆。大家也都知道TIMKEN轴承是圆锥轴承的发明者。1895年美国人亨利.铁姆肯先生发明了圆锥滚子轴承,同时创建了Timten轴承公司,2006年该公司年产值40亿美圆。到了九十年代,1907年瑞典工程师斯文.温奎斯特发明了球面滚珠轴承,并创建了SKF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轴承企业,2006年的产值达到60亿美圆,这些都是因为创造而形成的百年企业。
中国是不是没有创新?其实并不是,2007年中国工程师邹先春发明了轨道轴承,这是一种可以自动清洁轨道的轴承,但是为什么就不行呢,关注度很低,缺乏的是实施精神,所以轨道轴承发明于中国,却被冷落。那是因为我国轴承行业现状一直存在三低问题。
“三低”问题
第一,行业生产集中度低。
在全世界轴承约3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世界8大跨国公司占75%~80%。德国两大公司占其全国总量的90%,日本5家占其全国总量的90%,美国1家占其全国总量的56%。而我国瓦轴等10家最大的轴承企业,销售额仅占全行业的24.7%,前30家的生产集中度也仅为37.4%。
专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原有的国有大型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发展相对缓慢;二是优势民营、私营企业尚处于成长阶段;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厂点过于分散,通用轴承产能严重过剩。
第二,研发和创新能力低。
由于大多数企业在创新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研发和创新的资金投入、人才开发等方面仍处于低水平,加上面向行业服务的科研院所走向企业化,国家已没有对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投入,从而削弱了面向行业进行研发的功能。因此,全行业“两弱两少”突出,即基础理论研究弱,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力度弱,少原创技术,少专利产品。
当前我们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基本上是模仿,几十年一贯制。产品开发能力低,表现在:虽然对国内主机的配套率达到80%,但高速铁路客车、中高档轿车、计算机、空调器、高水平轧机等重要主机的配套和维修轴承,基本上靠进口。
第三,制造技术水平低。
我国轴承工业制造工艺和工艺装备技术发展缓慢,车加工数控率低,磨加工自动化水平低,全国仅有200多条自动生产线。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老企业中作为生产主力的仍是传统设备。对轴承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的先进热处理工艺和装备,如控制气氛保护加热、双细化、贝氏体淬火等覆盖率低,许多技术难题攻关未能取得突破。轴承钢新钢种的研发,钢材质量的提高,润滑、冷却、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尚不能适应轴承产品水平和质量提高的要求。因而造成工序能力指数低,一致性差,产品加工尺寸离散度大,产品内在质量不稳定而影响轴承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
未来要奠定强国基础
我国的轴承工业要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推进大集团、“小巨人”企业建设,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技术升级,提高生产集中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2010年部分企业的部分产品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为跻身世界轴承强国行列奠定基础。2020年实现由世界轴承生产大国迈进世界轴承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重大装备国产化作出贡献。
在明确上述发展战略后,轴承工业协会列出了2020年实现世界轴承强国目标的主要标志:主要产品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同类产品水平;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水平;拥有3~5个世界著名品牌;行业生产和销售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行业生产集中度CR30达到80%以上;有2~3家内资控股企业进入世界轴承销售额前10名。
轴承协会还提出今后产品研发将主要围绕一些重点主机的配套轴承与维修用轴承,包括中高档轿车用新一代轮毂轴承、水泵轴连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空调压缩机组合轴承和等速万向节以及重型卡车车桥轴承;替代进口、扩大出口的摩托车轴承;家用电器用低噪声电机轴承;高速铁路客车、机车轴承和提速铁路货车轴承;板材轧辊轴承、背衬轴承和高速线材轧机轴承;深井钻机和海洋钻机轴承等;中型、大型电机低噪声轴承;各类数控机床主轴、加工中心主轴用精密轴承;风力发电机轴承、工程机械用长寿命、高可靠性圆柱、圆锥和球面滚子轴承等。
而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加强行业的研发和创新体系的建设,因此协会希望通过政策扶持,强化洛阳轴承研究所、机械工业第十设计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学在研发和创新方面为行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功能。同时,由上述3个单位牵头,有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参加,组织起对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借此提升整个轴承行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国内高端轴承产业基地由战略进入到实质阶段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哈尔滨市政府于29日上午举行了建设轴承产业基地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双方酝酿了近3年的组建中航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国内高端轴承产业基地的战略进入到实质性阶段。
新组建的中航工业哈轴由中航工业旗下的中航工业东安、中航工业成发科技、中航工业黎明和中航工业西航四家企业与哈尔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以合资合作方式成立。公司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不低于10亿元,主要从事航空航天轴承、铁路轴承、高端精密轴承、特大型风电轴承等高精轴承的设计、研制、生产、维修、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业务;并从事轴承技术衍生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