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与中国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很大,近来,随着澳大利亚联邦大选的逼近,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学者将此次大选视为澳中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新契机,并认为“一带一路”或成为澳中在南太平洋地区开展基建合作的重要平台。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国际经济与亚洲研究学院荣誉教授、澳联邦人文学院院士马克林说,“一带一路”已使包括亚洲、欧洲及非洲在内的经济前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学者甚至开始将“一带一路”覆盖的地区称为“欧亚非”大区。一些西方媒体总喜欢对“一带一路”吹毛求疵,有时甚至抹黑,不过要知道这是任何重大倡议的发展都需要经历的。他喜欢从大格局来看待“一带一路”。中国对全球化的贡献在快速上升,“一带一路”正是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经济和其他领域的重大转变,这些转变越来越对中国有利,“一带一路”正是这种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他看来,更多的“一带一路”合作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他希望“一带一路”成为澳中开展地区基建合作的平台。
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罗震博士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并不反对“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澳中两国政府签署了在第三国就“一带一路”项目进行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澳大利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即提高区域互联互通,填补区域基建空白。其实,澳中在南太地区基建领域合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太平洋岛国希望澳中两国合作支持本地区国家发展。虽然澳中在该地区存在竞争,不过竞争本身不是坏事,竞争往往能促生好的结果。除了基建,澳中两国还可以在太平洋岛国发展、健康等其他领域合作。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局主任、东亚论坛主编皮特·德赖斯代尔教授表示,“一带一路”是一个庞大的倡议,对国际公共产品发展有积极贡献。该倡议的精神值得推广,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实施起来很容易。因为该倡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领域的倡议,还涉及外交议题,需要对外交等多个领域进行管理。从一开始,该倡议就是一个基于伙伴关系和互利共赢合作的机制。对一个倡议而言,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出现问题很正常。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善“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公共效应,这便具有了更积极的意义。众所周知,亚太地区存在基建资金的巨大缺口,所有填补这块投资缺口的资金都应该受到欢迎。如何去分配这些资金,就需要建立一个机制和规则。他认为,澳大利亚应该与中国一起提出倡议,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区域基建部长级对话机制,此部长级对话机制可在APEC框架下进行。2014年,G20提出建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但这一提议一直没有被推进。而区域基建部长级会议通过讨论问题,进一步提出一个机制,同时还可以联合其他国际金融组织如亚投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他表示,也可以将这个部长级会议放在RCEP框架下进行,区域大国如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等需要联合区域其他国家。中国有责任发出邀请,就建立“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和地区伙伴关系框架而努力。
罗震、德赖斯代尔透露,他们都受邀于近日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于参与此次论坛的期待,罗震博士说,“一带一路”已进入一个非常有趣的阶段,因为它已不是新事物,已走过5个年头了,“一带一路”倡议收获了硕果,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他很想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现状。他认为,亚投行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即中国通过亚投行将各国的关注纳入到自己的发展规划中。澳大利亚是亚投行的粉丝,是其成员国之一,非常支持亚投行。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面临一些批评是个好事,这提供了完善“一带一路”项目的机会,有利于将“一带一路”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德赖斯代尔教授则表示,他会将建立“一带一路”机制作为主要建议和观点在论坛上提出来。他认为,机制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应该通过对话来确认哪些是区域在基建方面遇到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项目。他希望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合作伙伴协定的签署,这样区域的重要伙伴国都会作出承诺。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