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新华全媒+丨他们这样穿山越海修建跨海高铁!
2022-09-06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5253
 新华社福州9月3日电(记者张华迎、林德韧)近来,我国首条跨海高铁——新建福(州)厦(门)铁路全线铺轨贯穿,为后续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条铁路先后跨越湄洲湾、泉州湾、安海湾三个海湾,海优势大浪急,怎么保质保量完结施工使命?山地丘陵连片,桥多地道多,频频穿山越岭怎么确保安全?记者近来走进新建福厦铁路施工现场,看望这条铁路越海穿山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8月30日,施工人员在新建福厦铁路厦门北站施工现场作业。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海优势大浪急他们“见缝插针”调度施工

从2017年9月参加新建福厦铁路项目起,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项目二分部司理罗长维就养成了每天检查海上潮汐、风力情况的习惯。他地点团队担任制作的泉州湾跨海大桥是国内首座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跨海高速铁路桥,全长20.29公里,其中仅海上桥梁部分就将近9公里。

泉州湾跨海大桥地点的泉州湾地处滨海高风速带,海优势况和水文环境杂乱,全年8级及以优势力天数平均为48天,最多达84天,这给罗长维地点管理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施工这些年,桥上的大风天气几乎没中断过,每年7月到9月是台风季,秋冬时节则是季风期。”

这是2021年11月30日拍照的新建福厦铁路泉州湾跨海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面临风大浪急的恶劣作业环境,见缝插针施工便成为罗长维团队的作业常态。罗长维说:“咱们每天都要提前搜集海水涨落潮时刻、海优势力等级和浪高等数据,以便将施工时刻精确到某个详细时刻段。”

罗长维介绍,在有限的施工时刻里,他们除了要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优化现场施工工艺,同时还要不断加大人员、物资和机械设备等投入,以确保现场施工进度。“在项目建造的顶峰时段,现场作业的工人超过2000人,运用的塔吊等特种设备超过130台。”

借物联网技能消除“盲吊”安全风险

人工、资料、机械的很多投入,也对施工安全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特种设备塔吊为例,在高墩、杂乱环境下作业,塔吊司机往往难以看清吊钩下的详细情况,只能在地面司索工的指挥下作业,业内将该现象称之为“盲吊”。

担任建造湄洲湾跨海大桥项目的中铁十一局集团新建福厦铁路4标五工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姚向阳说,为消除“盲吊”带来的安全风险,中铁十一局利用物联网技能,开发了塔吊安全管理监控“云视界”体系,可完成对塔吊的可视化管理,为塔吊装上了“千里眼”。

这是2021年11月13日拍照的建造中的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姚向阳告知记者,有了这套体系后,塔吊司机可通过驾驶室屏幕显示的画面及数据掌握塔吊起吊环境、起吊物的绑扎情况,防止“盲吊”及超限载作业。同时,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实时检查塔吊运用情况和驾驶室情况,完成长途监管。

高科技配备助力铁路“穿山越岭”

越海之余,新建福厦铁路建造还要面临穿越重山的检测。

以坐落福清市与莆田市境内的碧峰寺地道为例,该地道全长8.4公里,是新建福厦铁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施工过程中,该地道需求穿越8条断层破碎带、8处节理密布带及480米强富水区,经常出现涌水、涌泥等现象,施工难度大。

2021年1月21日,施工人员在新建福厦铁路一处地道内作业。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中铁十六局集团一公司现场担任人卢庆钊介绍,面临杂乱的地质条件,施工人员归纳采用了地质雷达、超前水平钻探、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的科学勘探手法,全面推行凿岩台车、混凝土机械手、多功能衬砌台车等全工序机械化配备。在参建单位的通力合作下,该地道已于上一年5月10日顺利贯穿。

智能化铁路建造加速滨海城市群开展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能的加持下,智能化已然成为新建福厦铁路项目建造的一大特征。记者此前曾在中铁上海工程局福厦铁路5标项目智控信息中心看到,数十台屏幕不断转化画面,各个桥梁的施工数据实时更新,现场的工程进展、人员动态、设备情况、试验数据等一目了然。

东南滨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担任人介绍,新建福厦铁路全线桥隧比高达84.3%,存在长大地道通信困难、车辆定位与车速监控难等技能难题。为此,建造与施工单位运用了目前国内领先的铺架归纳指挥调度体系,并将无线网络传输、定位导航等功能集成到调度体系中,完成了调度指挥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

正线全长277.42公里的新建福厦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滨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7年9月开工建造,估计将在2023年开通运营。铁路建成通车后,福州、厦门将构成“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泉州、漳州将构成“半小时交通圈”,对促进东南滨海城市群快速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