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的“台前幕后”
2008-09-26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958

    三一重工国际化思路值得期待

    三一重工2000年开始做出口,最近平均每个月出口就有6000万美元左右,今年年底完成5亿美元难度不大。预计明年保持50%的增长,董事长对出口公司的期望更高(100亿)。

    据介绍,公司出口地域以中东、北非、俄罗斯地区为主。中东占了出口的20%以上,俄罗斯亚洲地区、拉美增长最快。中东和北非地区,主要是政府投资带动的基础设施,以及替代石油的产业建设。中东的销售都是以迪拜为中转站,估计当地的项目可以持续10年-20年,现在还没有到高点。三一的混凝土机械产品在中东个别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如布料杆,占了阿联酋1/3以上的份额。印度是海外排名第三的市场,年销售额6000万-7000万美元,南美州每年销售2500万美元。

    三一国际销售模式以代理商制为主,代理销售占出口的60%以上。代理商的选择标准与卡特彼勒等国际巨头没有大的区别,挑选标准一致。公司目前有500多人在海外,是国内最庞大的海外销售团队。公司海外渠道本地化做得不错,很多员工是从当地招聘的。

    国内营销方面,公司对明年需求仍然乐观,认为混凝土机械销售仍可保持20%-30%增长,但地区结构可能会有大的变化。据公司统计,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要上的投资额在10亿-100亿间的项目有120多个,总额在1.1万亿左右,100亿-1000亿的有60个,总额1.6万亿左右。加上四川的重建1万多亿的投资,需求的基础仍然牢固。与2004年调控不同,当时大型工程很多停工。本轮调控比较有针对性,大工程没有受影响,只是房地产方面受影响。

    但混凝土机械需求增长趋缓。履带吊和旋挖钻主要是重点工程使用。预计明年这两种设备需求都会比较景气。

    按揭销售回购风险可控。公司称其按揭销售的比重占总体的46%,全款占13%-17%,其他是分期等方式。集团的财务实力较强,目前获得的贷款授权高达280亿,公司只用了100亿。公司设备使用寿命都在8年-10年以上,按揭或分期的首付比例在30%左右,几期还款以后,设备的残值远高于剩余还款额,即便回购,公司可用于二手机销售和租赁,对公司也不见得是坏事。

    泵车行业的竞争较为良性。产品质量一直在提升,公司依此来吸引客户,如近期的泵车的x支腿,单边支承等。

    三一泵车在臂长方面一直领先,并且更节油。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强。公司20%的专利是创新专利,研发投入是公司惟一不限制的,研发人员每年工资提升几次,工资水平也高于市场。今年招了1000人,在各地建了研究院。

    混凝土销售早期的盈利能力是非常强的,根据区域竞争状况,毛利差异巨大,从10%-60%,平均15%左右。

    在市场极为关注的资产注入,公司将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2009年1月开始并表。由于税收问题,此次注入上市公司将以向挖机股东定向增发方式,增发价格比前20日均价要高一点,对业绩会有增厚。过户完成要到2009年1月,明年开始并表。挖机公司今年估计销售超3000台,明年6000台,今年主业净利润2个亿(不过股票投资亏了4000万)。增发价格预计按09年5倍市盈率,估计在20亿左右。

    汽车起重机在做铺垫。预计今年销售800台,没完成原900台的计划,产能是主要问题。刚征了2000亩地建新基地,预计2009年2月建成。汽车起重机2009年争取行业第三,2010年营销网络建起来后,会考虑整合到上市公司。

    中联重科起重机出口空间大

    对于中联重科的调研,国泰君安此次重点调研了三大基地:泉塘基地、常德基地以及华泰基地。其中,泉塘基地将成为公司最先进的园区,达产销售规模100亿。

 泉塘基地还有4个月可以全部建成,是中联重科最先进的园区。新基地将大幅提升公司中大吨位起重机的制造能力,提升产品最高吨级和年生产数量。泉塘基地规划销售额100亿,将使公司的汽车起重机产能至少翻番。

    常德基地主要生产20吨以下12吨-15吨产品,也是目前中联内部最有效率的生产工厂。以后将主要定位做小吨位产品。目前每年支撑25吨以下的起重机销售12个亿。

    履带吊华泰基地:公司收购华泰园区(近麓谷),经重新规划、技改后,今年年底调试坪和装备厂房完工,未来将把泉塘区的履带吊生产搬出去。

    世界起重机市场每年销售额200亿美元左右,主要厂商包括马尼托瓦克、利渤海尔、特雷克斯、多田野等欧美日系企业,以及徐重、中联浦沅两家中国公司。中国两厂商分列第七和第五位。

    中国的产品主要出口到中东、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地。从国际市场的定位看,国内汽车起重机主要是针对国际对手100吨以下的全地面起重机市场,未来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的汽车产品便宜、好用、有竞争力。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为中国产品提供了机会,俄罗斯本地的吊车质量很差;中东市场城建多,用的主要是100吨下起重机;印度主要是用履带吊,电站、港口等大型基建。在海外,中国设备价格是日本机器的2/3,性能差别不大,可靠性方面虽有差距,但竞争力赶超日本产品的时间已经不远。出口的付款条件比较好,海外全部信用证,比国内回款快。

    国际市场开拓门槛较高。准入的认证比较复杂,每个地区都要认证。并且,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对设备进行改造,面对当地需求进行功能的改善。中联正在投资8000万建设全球配件中心,其全球供应网络明年3月开通,将大幅提升出口支持能力。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