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制造业要靠服务度危机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
2008-12-01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419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如何“突出重围”?专家们给出的答案是:不仅要在“制造”上花力气,还要在“服务”上动脑筋。许多中外经典案例都说明,“制造服务业”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一环。

      日前在上海举行“2008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现代制造服务业专题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不约而同地阐述了上述观点。为了证明“制造服务业”的巨大力量,专家们举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

     租来的飞机发动机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孙林夫说,波音、空客两大国际飞机制造巨头,发动机原先都是向罗尔斯-罗伊斯、GE这样的发动机公司购买,现在则转为“租用”发动机服务时间。在天上飞的大型客机,发动机是向人家租过来的,估计很少有乘客知道这一点。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不是由飞机制造商或航空公司来修理,而是发动机公司在每个大型机场都驻有专人修理。这样,发动机公司得以在发动机市场上精益求精,飞机制造商也“落得轻松”。也正因如此,廉价航空公司也才有发展的空间,因为它们不用专门养一批发动机维修队伍。

    与此相对应,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教授卢秉恒告诉记者,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近年来,这家公司通过改变运营模式,扩展发动机维护、发动机租赁和发动机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通过服务合同绑定用户,增加了服务型收入。公司销售的现代喷气发动机中55%以上都签订了服务协议;公司在过去18个月中民用发动机订单有80%都含有服务协议;2007年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卢秉恒教授说,通用电气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球24个国家共拥有113家制造厂,其产值中传统制造产值的比重高达85%,服务产值仅占12%;目前,通用电气的“技术+管理+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占公司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达到70%。而IBM公司也从一个硬件制造商转变为“提供硬件、网络和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2005年,IBM公司服务收入所占比例超过50%,利润连年增长高达10%以上。

    科技部高新司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处处长蔡文沁告诉记者,在国际上,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已经是无生产车间的公司,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品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全部外包。无独有偶,全球知名的汽车工程服务咨询提供商里卡多公司,在汽车、物流、能源等领域为全球提供产品创新、工程解决方案、战略咨询等服务,而里卡多公司本身很少参与制造加工,仅提供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

    中国“制造服务业”初出茅庐

    目前在我国,一些企业也开始尝到“制造服务业”的甜头。蔡文沁说,浙江的一些中小企业就是家庭企业,只有制造加工能力,几乎没有工艺设计能力。“现在,我们把光纤铺设到企业里,每个企业都能看到专门设计公司的设计样品,如果企业觉得某个样式可以生产,只需要支付少量的费用就可以点击进入,获得样品的详细设计图纸。”

    小企业如此,大企业也是。原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电子计算处,2006年经从一汽剥离后进行股份制改造,成为现在的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公司系统产品开发软件部经理宋国华说,启明公司要努力建成中国最大的汽车电子产品提供商和汽车行业内最大的信息系统外包服务商。孙林夫教授则告诉记者,目前奇瑞汽车集团的信息部门也已经剥离。“这是一个大趋势,”他说,“单个企业的价值链必须缩短,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巨大

    制造服务业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卢秉恒教授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了7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又占服务业的70%。由此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占发达国家GDP的一半左右。全球500强企业中,从事服务行业的有281家,占500强的56%。全球跨国制造企业中,服务收入比例超过25%,两成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而在我国,2007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但占GDP比重仅为40%。其中,制造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也不高。根据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裴长洪的估算,在我国,金融与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只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20%左右。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