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的高风险是由它的特殊运动形式和作业特点来决定。起重机械的作业特点是周期性的间歇作业,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承载物料的取物装置借助庞大金属结构的支撑,通过多个工作机构的单独运动或组合运动把物料提升,并在空间一定范围内运移,然后按需要将物料安放到指定位置,空载回到原处,准备再次作业,从而完成一个物料搬运的工作循环。整个工作循环需要地面指挥人员、司索工和起重机司机等三方面人员的紧密配合协调完成。
从职业安全和健康角度来看,起重作业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作业条件的复杂性
在室内的起重机,地面设备多,人员集中;在室外的起重机,会受气象条件和场地限制;在夜间作业,会受作业范围内的采光条件影响。另外,物料的种类繁多,包括成件、散料、液体、固液混合等物料,形态各异。此外,流动式起重机还涉及地形和周围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2.物料的高势能
起重搬运的载荷质量大,一般都上吨重,有的高达几百吨。起重搬运过程是将重物悬吊在空中的运动过程。由于载荷质量大、位置高,因而具有很高的势能。一旦发生意外,高势能就会迅速转化为高动能。
3.作业的范围大
起重机庞大的金属结构横跨车间或作业场地,高居其他设备、设施和施工人群之上,起重机起吊物料,可实现带载情况下,起重机部分或整体在较大范围内移动运行,在作业区域增大的同时,也使危险的影响范围加大。
4.运动的多维性
与其他固定式机械不同的是,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需要整体移动,并且起重搬运过程是借助多个机构的组合运动来实现。每个机构都存在大量结构复杂、形状不一、运动各异、速度多变的可动零部件,再加上吊载的三维空间的运移,这样形成了起重机械的危险源点多且分散的特点。
5.作业的群体性
起重作业的过程是通过地面司索工捆绑吊物、挂钩、卸货,起重司机操纵起重机将物料吊起,按地面指挥要求,通过空间运行,将吊物放到指定位置的一系列环节组成。每一次吊运循环,都必须是多人合作完成,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发生意外。
而起重作业的安全风险由于涉及多种因素,定量分析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做基础,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资料缺口,进行定量分析有困难,因此,常常采取定性估计的方法来分析。
一)、起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危险事件的突发性
起重事故,特别是重物坠落和金属结构倾翻垮塌,多数没有先兆,无法像一般机械可以通过急停装置使危险事件抑制,在某些情况下根本没有避让空间或逃离通道。
2.事故发生的时间特点
起重机“寿命”期间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事故,如起重机在执行其搬运功能,以及在运输、安装、调整、维修、拆卸,以及安全检查检验的各个环节的各种操作模式下,都可能发生。其中,起重搬运作业和起重机的拆装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最多。事故不仅在起重机的非正常工作状态可能发生,即使是正常工作状态下也有可能发生。
3.人员面临的危险
起重作业波及范围内的现场人员置身于庞大金属结构移动区域里,地面人员始终处于可能发生重物坠落的危险区内。起重司机正常操作、高处设备的维护检修、起重机的拆装,以及安全检查等都需要人员面临高处作业的危险。
4,高发事故的人员特征
统计数据说明,受伤害的人员可以是司机、司索工、甚至许多与起重作业无关的人员。其中,司索工的伤害比例最高,尤其是非正规就业的、相对文化素质较低的民工群体是事故的高发人群。
二)、起重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1.事故后果严重
起重事故不仅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还往往伴随着大面积设备设施的损坏。尤其是重物坠落和金属结构垮塌失稳,往往造成恶性事故。起重机作业范围越大、起重吨位越高,可能造成事故后果的程度就越严重。
2.事故群体化
起重搬运作业与一人一机在较小范围内的固定作业方式有很大区别。
起重作业需要多人参与、协同配合,有些建筑工地或水利工地场所,在起重作业区域内集聚着大量施工人员,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涉及许多人。
3.事故类型集中
机械伤害事故是起重作业的主要事故类型,如重物坠落、平挤碾压、物体打击、起重机倾翻事故等。此外,还可能发生触电或由物料造成的其他伤害。在一台设备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此之多且集中,这在其他任何机械中都是罕见的。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