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与国际化究竟有多远
2009-08-07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094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飞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项目的不断上马,使得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工程起重机企业在不断加速国际化进程。业内人士认为,工程起重机企业要想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不但要跨越三道关口,而且要在六个方面实现国际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博弈国际大舞台,现已成为起重机行业内主要企业应对国内市场回落的有力武器。
  多年来,工程起重机行业同其它工业行业一样,在国家较高关税的保护下,并没有经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2004年,我国轮胎式起重机关税税率从加入世贸组织之日的12.8%降至5%,履带起重机从12%降至8%,全路面起重机取消了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也就是说,中外工程起重机企业在我国市场的平等竞争已经真正开始,但加快国际化进程,博弈国际大舞台,并不仅仅是工程起重机行业应对当前市场变化的权宜之计。国内工程起重机企业与国外的知名企业相比,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规模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工程起重机企业要博弈国际大舞台,建立起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迈过三道关口:产业规模关、核心技术关、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关。
核心技术关
  以移动式液压起重机为例,我国出口产品的主市场为亚、非、拉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几乎没有多少进展。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起重机以中、小吨位为主,而发达国家需求以中、大吨位为主。只是在近几年,徐重、中联浦工才推出百吨级起重机产品,但国外企业中,800吨级工程起重机都已是较为成熟的产品。
  产业规模关
  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国内工程起重机企业在规模上仍有较大差距,而规模偏小,将对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和营销、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形成制约。近五年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仅以汽车起重机为例,2005年销量9577台,与1999年相比,激增了3.6倍;行业龙头企业徐重,销售规模也由1999年的3亿多元激增至2005年的31亿元。这说明工程起重机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都已经越来越接近国际化经营的要求。
  海外市场拓展能力关
  对于已经或将要走上国际市场的国内工程起重机企业来说,海外市场拓展与建设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企业人员素质高低、对驻外机构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等,都关乎到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成功与否。在此方面,除徐重作为徐工集团的核心子公司,依托徐工强大的集团优势,已经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海外营销、服务网络外,国内其他企业几乎不具备这一能力。
如果我国工程起重机在产品出口及市场拓展等方面跨过上述三道关口,将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要在长期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旺盛不衰的生命力,仅仅实现市场国际化还远远不够。海尔曾提出,国际化历程可以形象地概括为:走出去、站住脚、争第一。对于"争第一",则又提出了三个国际化--国际化的管理、国际化的服务、国际化的品牌。虽然海尔是家电企业,但其在美国、欧洲等市场所获得的成功表明,这些经验对于国内工程起重机企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同时,结合行业与企业的实际,我国工程起重机的国际化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管理国际化
  管理国际化是我国工程起重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比较难以突破的一个方面。从企业的管理理念到企业文化,从基本的管理制度到思维能力等,每一项变革都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人才国际化
  大量了解国际市场背景和需求的人才,也是当前工程起重机行业非常缺乏的,企业必须加快这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只有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人才队伍,才能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观念国际化
  在国际化竞争中,企业面对的市场规则、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等,都与国内市场环境大不相同,但以老国企为主的工程起重机企业在这方面的适应能力还不太强。因此,在迈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必须实现企业所有员工在思想观念上的国际化转变。
  品牌国际化
  工程机械企业在国内形成的品牌优势,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其价值可能会非常有限。但仅仅让中国人知道徐工等驰名商标还远远不够,既然到国际大舞台上去博弈,就必须让我国工程起重机的名牌誉满全球。
  采购国际化
我国工程起重机企业跟国外企业的一个显著差距,就体现在供应链的管理上,而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供应链,会为尽快打造出世界级的工程起重机企业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服务国际化
  国外工程起重机企业进入我国几十年来,始终难以抢占优势的原因之一,就是服务网络建设进展不快。在国产工程起重机不占有技术、品质优势的条件下,即使将来真正实现与国外产品竞争之后,让用户满意的服务也依然是至关重要的。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