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访谈
访姚胜男:产学研成装备业升级“支点”
2010-07-29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1908

   “这是中艺重工在神湾生产基地制造的新型起重机。”广东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姚胜南一边打开电脑里的产品图片,一边向记者描述其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如何借力,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可以说,中艺重工是中山市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一个成功案例,“中艺模式”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样本。
    ■中艺重工之“变”
    广东中艺重工有限公司在中山算得上是一个“老装备”企业。始创于1987年的中艺重工,近年来更是展示了其强劲的发展生机。
    在中山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的 “牵线搭桥”下,去年7月,中艺重工与国内港口机械方面的权威高校——武汉理工大学正式“结缘”。姚胜南回忆道,早在2008年,中艺重工与武汉理工大学有过接触,但真正合作的启动是去年7月份。那时,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胡吉全教授的学生到装备研究院开始进行前期的研发工作。
    由武汉理工大学、中山装备研究院、中艺重工联合开发的 “新型全自动吊具集装箱门座起重机”去年10月正式推出,如今订单已达到了10多台。据了解,该项目完成后将可以实现以下经济指标:每年新增门机大约为30台、企业新增产值近7000万元、年销售值5000万元、年利税总额500万元、年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开发新的相关产品,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广东地区起重机械装备制造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姚胜南说,中艺重工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可以说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中艺重工最初是生产老式的起重机型为主,多年来虽尝试进行创新,但在技术上难以找到突破口,而与武汉理工大学的合作则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找到了一条捷径。去年中艺重工启动其神湾项目,由于该基地还处在边建设边生产的阶段,目前订单已超过了生产能力。
    ■升级的力量
    中山民营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难主要体现在哪?姚胜南分析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有些企业在某一行业“小打小闹”了10多年,企业难以在本行业找到升级的突破口。而产学研合作的开启,就为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撑。高校有好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把一些有前瞻性的,而且能够快速产业化的成果与企业进行共享,将极大地提高效率。企业如果单一的进行研究,其风险性大,企业实力有限,而高校将这些成果与企业共享,就减少了企业的风险,而且一些“易成长性”的项目,可以让企业很快尝到“甜头”。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说是为企业的升级找到一个突破口。
    “我们与北航、北理工、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大、华南理工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已成功地为中艺重工、大洋电机、明阳电气、富山玻璃、胜龙锻压等重点民营企业‘牵线搭桥’,起到了一个‘免费中介’的角色。”姚胜南告诉记者,中山装备研究院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整体,探索出了一套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研究院之间稳定、高效的合作模式,利用大学的优势资源与中山装备制造企业开展了一批技术可靠、效益明显、针对性强的技术攻关项目。
    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中,科技将充当重要的力量。胜龙锻压原本只是一个很小的民营企业,产业规模并不大,但在装备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之下,通过引入高校的研究成果,如今企业在锻压设备制造方面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港口机械方面,中艺重工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民营企业之一。
    而富山玻璃也正准备与高校联合进军新能源领域。由于与高校的结合,中山市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有力的 “支点”。

装备制造业升级需强化产业链
    中山民营装备制造企业数量有上千家之多,但整体规模偏小,集中度不高,分布较分散,真正叫得响的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并不多。广东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姚胜南告诉记者,以江浙地区为例,其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比较完善,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很好,这为提升整个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提供了保障。而我市要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补齐这个 “短板”。
    记者了解到,中山市一些稍有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其上下游产业很多都不在中山本地完成,有时候一个小小的 “螺丝钉”都需从外地进口。这一方面对本地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带动不大,另一方面增加了规模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利于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可喜的是,我市相关部门已开始在这方面下功夫。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促进一些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业向龙头企业提供 “配套”。
    广机海事重工、中船、中铁、中机等一批央企在临海工业园落户,中山市 “大装备”格局逐步形成。这对该市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加上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我市发展临港装备制造产业,这为中山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一个新环境。中山市原有的一批具有实力的 “小”装备企业面临着做强做大的历史机遇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