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汽车起重机生产和消费国家,在全世界(不含中国和前苏联国家)汽车起重机销量不足7%、只有500台左右的2003年,中国汽车起重机的年销售量突破10000台,成为世界轮式起重机生产数量的大国。国外四大轮式起重机的生产商中,利勃海尔、德马格只生产全地面起重机,格鲁夫和多田野以生产越野轮胎起重机和全地面起重机为主。和中国企业合资后,他们拿什么产品来开发中国市场?
多田野从长远观点来看,准备把中国作为其汽车起重机的生产基地,而德国和日本则作为其全地面起重机和越野轮胎起重机的生产基地。但它的软肋是底盘,因为它本身没有开发和生产汽车起重机底盘的技术和经验。虽然它买进了日产的底盘技术,但要生产出全系列适合中国市场的底盘,还需要几年时间。
合资会不会带来全地面起重机呢?答案是不可能。首先,全地面起重机的市场还没有达到在中国生产的经济批量。在总产量3000台左右且全球化采购和生产的环境下,不可能在两个地方生产同一型号的产品。虽然德国每年要向美国出口200多台全地面起重机,但那个厂家也没有计划在美国设厂生产。
其次,全地面起重机和一般汽车产品不同,它的配套,特别是传动系不可能同时引进过来。比如动力换档变速箱,目前的三家足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包括中国将来大吨位产品的发展。椭圆形吊臂具有重量轻和刚度大的特点的,但因其加工制造难度使所有厂家均把它交给专业厂家生产。高度专业化的生产是今后的趋势,这也是最经济的生产方式。主机厂的优势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已经不是它的特长了。在中国生产全地面起重机,对外资来说,等于又成立了一个装配厂,众多的配套件仍然需要进口,这显然是不经济的。世界四大全地面起重机生产厂家全部集中在德国,就是因为离不开它优越的配套环境。
第三,50:50的合资能否引进先进技术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全地面起重机是一个企业几十年技术和经验的积淀,只有50%的股份就拿出技术,恐怕不那么容易。这也是那两家已经合资的企业要保留那个权利的潜台词。
全地面起重机不是现在才遇到的问题,早在上一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的企业就以技术引进的方式引进了该项技术,虽然没有开发出这个市场,但也不能否认它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起了一定的作用。
合资会不会引进全地面起重机
2010-08-04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3891
- 下一篇: 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将安家合肥
- 上一篇: 中联50亿再建麓谷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