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中国经济三季度预测分析报告
2010-08-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人气: 4974


    三季度,在库存回补结束、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继续呈放缓态势,通胀预期有所减弱,初步预计,三季度GDP增长9.2%左右,CPI增长3%左右。

    从主要经济指标三、四季度走势看,“前高后低”的幅度仍然在预料范围之内,根据中央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以稳定为主基调的政策环境和国际经济近期变化看,在可控的减速范围内顺势“有保有控”调整经济结构是明智之举,加大对新兴产业、民间投资、保障房建设和已开工在建投资项目的支持应成为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

    稳步回调经济减速势头未超预料

    (一)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速达到过去七年来同期平均水平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达到2003年以来上半年平均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583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73643亿元,增长9.6%。我国经济增速在一季度达到反危机政策刺激下快速回升的短期高点(11.9%)之后,二季度出现预料之中的回调。“前高后低”运行态势,一方面是去年基数抬高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我国政府主动加强结构调整政策力度的结果。

    上半年,三大需求趋于协调,内生增长能力有所增强。一是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下降,民间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金融危机时期“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非常之态已经得到扭转。二是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对经济增长贡献保持稳定。三是外贸增长全面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协调。

    三季度宏观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调。展望三季度,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基本方向不会改变,前期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淘汰落后产能、出口退税率上调、重启汇率改革等政策将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进一步改善;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库存回补阶段基本结束、上年同期基数抬高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速继续稳步回调,预计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2%左右。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一点都不付出速度的代价是不可能的。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实施力度不减的同时,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局部政策微调是与加大对民间投资鼓励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支持政策同时推出,有保有控的结构性政策将使中国经济的减速不会出现过快下滑局面。从主要经济指标三、四季度走势看,“前高后低”的幅度仍然在预料范围之内。

    (二)重工业成工业增速放缓主因

    1.上半年在重工业带动下工业生产增速高位回落

    工业生产增速总体较快,但呈逐月减速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增幅同比加快10.6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工业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去年一季度是5.1%,二季度增长9.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6.7%,中部地区增长20.7%,西部地区增长17.6%。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重工业增速大幅下滑,轻工业增速较为平稳。上半年,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3.6%。重工业增速由前两月的23.7%放缓至6月份的14.5%,轻工业增速由前两月的14.5%放缓至12%,轻重工业增速差由9.2个缩小为2.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的缩小往往预示下一阶段工业增速的减缓。二季度,“两高一资”行业增速出现回落,不仅改善了工业结构,提升了产业竞争力,而且使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