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台橘黄色的龙门吊车每4台一组,如卫士一般站立在1.4公里长的焊接生产线上,下面整齐码放着成堆的等待焊接、加工的钢轨。
轰隆隆……钢轨输送线上,一根百米长的钢轨被传送到宽敞明亮的除锈待焊车间里。一道道光线通过车间顶棚上的透光板,均匀地照进车间内。两名工人师傅用钢板直尺测量钢轨后,借助钢轨下方的反光板仔细检查钢轨底部是否有瑕疵。
看见一根根百米长的钢轨被焊接好,“郭晋龙科技攻关组”负责人、呼和浩特焊轨段总工程师蔡庄厚指着眼前的钢轨输送机对记者说:“由我们自主研发的这台机器,可以拖动500米长钢轨走行,用电量只有15千瓦,是减速机拖动装置耗电量的1/6。钢轨输送线每年可节约电费20余万元,目前已在全路4个焊轨基地得到推广运用。它的研制突破了行业瓶颈。这个设计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这个以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郭晋龙的名字命名的科技攻关组,共有15名成员,平均年龄38岁,其中,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2名,高级工程师4名,高级技师1名。”这个段党委书记安智慧介绍说,“小组成员先后发表了《钢轨闪光焊焊缝的双中频正火设备工艺的研制》等11篇理论文章,其中4篇论文获得铁道部优秀论文奖。”
自“郭晋龙科技攻关组”组建之日起,该攻关组就把“科技兴企”目标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短短3年中,他们先后立项完成攻关项目32个,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5人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9人次,获得局级科技奖项40余人次。以郭晋龙为代表的科研小组研发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在2011年一举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钢轨电阻对焊机前,操作人员眼睛盯着机箱,一只手不停地探摸轨面连接水平面程度,另一只手通过操作面板不断调拭,两根钢轨轨头慢慢贴在一起。拉上防护门,随着一阵机器运转声响起,里面火星四溅。5分钟后,两根钢轨被牢牢地焊接在一起。蔡庄厚在一旁信心十足地说:“我们的科技攻关组,以打造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的焊轨基地为目标,要使焊轨生产线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郭晋龙科技攻关组还将成为全段青年职工成长进步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