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28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公司)向海内外观众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围绕“海洋石油981”号旗舰船所建造的深海舰队系列产品。这标志着,我国海工装备实力大增,正在由大变强,逐步走向深海。
在采访中,中国船舶报社社长李忠告诉记者,中船集团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产品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要船型和液化天然气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在做大做强造船主业的同时,已经有30多年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经验的中船集团公司,积极发展壮大海洋工程业务。本次展出的浮式生产储油轮、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半潜式起重运输船、地震物探船、多用途供应船、铺管/布缆船等,均是该公司的主导产品。
此外,中船集团公司还在勘探、调查、钻井、建设、生产、运输、储存以及后勤服务、修理改装、设备供应等海洋工程领域屡创佳绩,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全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海工总承包商。
深海舰队增强海工实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改变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严重不足的局面,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为代表的我国骨干船企多年来在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设计、制造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李忠指着几艘船舶模型说:“这艘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是由中船集团第七○八研究所设计、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它在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勘探方面已经立下头功,并于今年1月问鼎国家科技最高荣誉——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该平台于2011年5月23日正式命名交付。2012年5月9日,该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成功开钻。该项目成果实现了我国深水大型工程高端装备零的突破,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调试、使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国家。
而近日投入使用的“海洋石油286”号则是由中船集团所属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国内首艘3000米深水多功能水下工程船。
该船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是一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功能强大的深水工程作业船,也是国内首艘具备吊装、铺管、锚系处理、水下机器人(ROV)/饱和潜水支持等作业能力的多功能水下工程船,其总体技术水平和作业能力在国际同类工程船中处于领先地位。该船总长141.05米,型宽29米,型深12.8米,最大吃水8.5米,最大载重量为1.1万余吨,甲板面积达1900平方米,乘员150人。全船采用了全电力推进系统、DP3动力定位系统、400吨带有升沉补偿功能起重机、250吨双滚筒锚系处理绞车、2500吨卷管盘等一系列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具有优异的操纵性、耐波性和定位能力,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海况下安全进行深水水下施工作业,完全满足我国南海和东南亚、中东、西非、巴西、墨西哥湾等世界主要海区的作业要求。
此外,我国船企还成功设计、建造了包括“海洋石油117”号、“海洋石油201”号、“海洋石油681”号、“海洋石油720”号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端海工装备,为提升我国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勘探者5”号为例,该船于2014年5月28日命名交付,是上海开埠以来、中船集团成立至今建造完工的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标志着中船集团海洋装备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也标志着上海市在创建世界海工装备建造中心方面又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这艘船型长70.36米,型宽76米,型深9.45米,设计吃水6.4米,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生活楼可容纳140人居住,作业水深400英尺(121.92米),钻探深度35000英尺(10668米)。该平台目前已被法国道达尔公司租用。
利好政策催生“深蓝利器”
正如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所言,我国船舶工业近年来打造的以“海洋石油981”号为旗舰的中国“深海工程舰队”,使我国在周边海域资源开发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为彰显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尚处起步阶段,对各类高端海工装备的需求还很大。国内船企要抓住机遇,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步伐,努力提升高端海工装备制造能力,满足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需求。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作为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一直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我国周边海域中,东海和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大部分分布在深海区域。受装备和技术的限制,我国前些年在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方面几乎是空白。这也导致我国海域的资源被部分周边国家通过利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捷足先登’,攫为己有。”郭大成指出,严峻的海洋形势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步伐。
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关键配套设备研发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许多核心设备依赖进口。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给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带来了不利影响。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已成为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实现海洋强国梦的必然要求。
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紧跟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动我国成为海工装备制造强国。
李忠认为,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首先要抓住技术源头,掌握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等生产环节关键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核心技术;其次,要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需求为突破口,融合船舶工业、石油石化和其他海洋产业各方力量,由浅水到深水,逐步提升总体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规模化制造能力;再其次,要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统筹配套总装发展,建立专业化海工装备区域制造基地。最后,要结合国内海洋开发需求,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以产业联盟的形式在技术难度大、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取得整体突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是海洋大国,要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向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这为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船舶工业要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充分发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开路先锋的作用,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更多更先进的“深蓝利器”。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