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印发 智能公交建设为重中之重
2016-08-13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5610

7月中旬,交通运输部印发《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当前,互联网+、智能化与传统行业正进行深度融合,在《纲要》中,建设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智能公交系统也成为“十三五”阶段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互联网+智能公交成为关键点

“十三五”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公交环境提升的关键时期。近两年,移动互联网不断融合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十二五”阶段,国内已出现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公共客运服务方式,如定制公交、商务班车等。

“为满足乘客个性化、差异化出行需求,提供多层次服务,客运企业和技术开发商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好德说,“如北京公交集团的定制公交,滴滴巴士,深圳的小猪巴士等,公交的供给服务出现了诸多全新模式。”一些城市提供本地化的移动终端公交APP。线路、站点、换乘信息、首末班查询、票制、票价介绍等静态信息服务已经比较普及。在此基础上,动态信息服务,如车辆位置、到站时间、到站距离等服务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及时、准确。

因此,《纲要》特别强调在“十二五”的基础上,促进智能公交系统与互联网更深度的融合。“不只是运营、服务方面,在行业管理方面也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高效的智能管理系统。”刘好德说。

“智能交通是公共交通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科技传媒新媒体事业部王刚告诉记者,“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它的配合还需进一步探索。”

■获得大数据并综合利用

信息化、智能化的调度能够记录公交车实时的运行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城市公交客运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比如线路的走向、线网的布置与实际客流的需求是否一致。“公交大数据可帮助管理者作出决策,调整线路、对公交系统进行优化。”刘好德说。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姚丹亚教授介绍,在智能公交系统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大数据至少可在三方面进行应用。城市公交管理者要保证公交优先,特别是在有公交专用道的地区,可以将大数据用在交通管理和信号控制上,在公交车靠近路口信号灯的时候,缩短红灯时间使公交车快速通过。为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确保大运力交通工具拥有优先路权。

从公交车运营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些数据可以方便对车辆的调度。知道每辆车的位置、每个站点有多少人在候车,从而决定车辆发车频次,及时优化车辆运营线路和调度方式。

对于乘客来说,可了解公交车什么时间到站,系统能根据数据提供不同的线路,比如最快的、换乘距离最短的、最省钱的。因为不同的乘客有不同的需求,综合利用这些数据可为乘客提供各方面的信息。

■逐步打破交通信息壁垒

《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建立城市公交数据资源交换体系。在“十二五”期间,交通部启动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在37座城市开展城市公交监管系统建设。刘好德介绍道:“要将这些示范城市的公交数据收集上来,做横向、纵向的对比,所以设立一个数据交换的机制,用以收集数据、制定指标,测评城市公交的发展水平。”此外,各城市间也可根据测评数据进行信息的比对、经验的交流,互相学习。他补充道:“目前公交都市发展监测与考核评价系统的建设已经进入中后期,建设完成后,可支撑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创建城市的公交发展水平评价。”

以往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多为片段式的、单一方式的,比如,城市公交和长途客运的信息是分开的。《纲要》提出在整个出行链上,打通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信息壁垒,获得公交、地铁、铁路的综合信息。刘好德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城市在做交通APP的时候,也在努力把多种交通方式的信息往一个APP平台上汇聚。比如杭州、广州等城市做的一站式的交通出行APP。”未来随着城市公交数据资源交换体系的完善,跨区域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也会逐步得到普及。

■探索融资难的解决之道

目前,在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中面临着一些难点。主要有融资模式探索的难题。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乘客希望信息服务是免费的。公交公司具有公益服务属性,本身就很少盈利,它没有很多精力去建设移动互联网平台。那么投资从哪儿来?

“现在各大城市都在探索融资模式,比如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公私合作)、广告资源置换模式等。”刘好德说。

“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涉及到政府、公交企业等多个单位共同应用信息。所以,建设这样一个系统很不容易。”姚丹亚表示,“互联网技术是能为公众带来很多方便,但是涉及到投资、回报、商业模式、刚性需求等,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研究理论要真正实用化,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此外,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一直以来都是公交规划被动适应城市发展。刘好德表示:“现在,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从属部分,实际上应该是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即先做交通规划然后再配套做商务区、住宅区等规划。”

■如何让公众优选公交出行

《纲要》提出要提高城市公交吸引力,让公共交通成为群众出行的优先选择。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长时间努力。“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的整体出行环境离公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运行速度、准点率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刘好德说,“在城市建设时要坚持公交优先理念,包括规划优先、财政优先、路权优先。”

姚丹亚认为让公众优先选择公交出行,首先要做好公交线路规划、保证公交有足够的通达度。一方面,从A地到B地,一定要有公交线路能联络;另一方面,确保公交优先,即便发生堵车,公交车也能畅行无阻。“有限的资金要用在最有效,也就是运力最大的地方。”姚丹亚说,“互联网只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先把公交基础设施搞好再谈互联网才有意义,不能本末倒置。”

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王健认为,城市公交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也不可忽视。他表示:“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进行需求响应交通服务(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即乘客决定起终点和出行时间的订制化公交服务。非固定线路的公交服务可以弥补定点、定线、定班的传统公交服务的不足之处。”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