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数据集中出炉 下半年宏观经济开局良好
2009-08-13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2772

11日,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发布了7月份宏观经济各项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结合此前陆续公布的宏观经济先行数据不难看出,下半年首月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企稳回升态势。不过专家仍然提醒,目前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民间投资尚未全面启动,回升基础仍不稳固。

    发电量有望继续回升

    数据: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发电量同比增长4.8%。

    分析:自去年11月、12月发电量、用电量探底之后,目前已经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继6月份全国发电量转“负”为“正”之后,全国发电量持续保持正增长的势头。由于去年下半年同比基数比较低,再加上经济呈现回暖迹象,下半年发电量有望继续回升。

    对于未来电力发展的走势,中电联统计信息部工程师侯勇指出,电力生产最困难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但用电量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从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气温因素在用电量的恢复中起到了较大的带动作用,而这种影响是不可持续的。”侯勇表示,另一方面工业复苏带动的用电量恢复仍需要一段路程,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居民用电量均呈现了放缓的趋势。

    但总的来看,下半年全国社会用电量回升的趋势将得到延续,而且四季度同比增速甚至可能超过20%。

    物价下行接近尾声

    数据: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CPI同比下降1.8%,PPI同比下降8.2%。

    分析:虽然CPI连续第6个月同比下降,但环比持平表明物价走势总体依然平稳;而PPI则是环比上涨1.0%,连续第4个月环比上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张永军指出,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目前CPI和PPI已近底部,物价指数很可能会在7月到8月左右触底,回升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显。

    中信证券[32.61-5.59%]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2009年CPI下降主要是受翘尾因素的影响,PPI的下降既有翘尾因素,也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的因素。目前,物价的下行已经接近尾声,预计物价水平三季度将触底,四季度会转为正增长。

    诸建芳表示,2009年全球极其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促使国内工业品价格水平上涨,推动非食品类价格止跌回升。同时,上半年国内货币信贷高速增长,也有利于刺激总需求增加,进而促进物价上涨。

    进出口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数据:11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字表明,7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9.4%。其中,出口下降23%,进口下降14.9%。7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环比增长9.6%,出口环比增长10.4%,进口环比增长8.7%。

    分析:张永军表示,从数据来看,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但已出现了较为积极地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触底企稳,以及国家支持出口相关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进出口总值的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诸建芳表示,虽然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但是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未来出口降幅有望继续收窄。首先,发达经济体已经出现企稳的迹象;其次,中国出口订单有所恢复;第三,在全球贸易下降的背景下,中国价格低廉的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在未来经济恢复的情况下,中国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为中国出口回升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已经出现了订单回升,库存降低的迹象。上海关区进出口规模重新走上回升轨道,江苏省6月进出口额均创今年新高,而杭州海关的数据显示6月份浙江省外贸进出口同比降幅双双收窄。

    工业增速将稳步反弹

    数据: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

    分析:“工业增加值继续反弹反映出目前真实需求的不断回升。”张永军指出,7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需求向好的趋势已经显现,上半年我国“去库存化”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在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触底企稳的影响下,出口加速下滑势头将得到抑制,出口企业的订单数量有望进一步回升,我国工业增速将继续稳步反弹。

    尽管7月份宏观数据再次交出满意答卷,但有关专家仍然提醒,在目前的情况下,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外贸形势尚无明显好转,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民间投资还未全面启动。

    张永军表示,目前宏观经济出现的回升态势受国家政策性因素影响依然较大,虽然短期内不需要对政策性因素出现反复担心,但全面启动民间投资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仍需时日,同时外贸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都给经济的持续增长提出了挑战。在目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和稳定仍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