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中国企业的并购探索之路
2009-09-07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人气: 3015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批中国企业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兼并”“重组”及“走出去”战略增强竞争能力。一系列并购活动不仅实现了企业的做大做强,还在跨国经营中树立了中国品牌的新形象。

     “强弱型”:国企早期的兼并重组

      并购是现代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企业并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索过程。接受采访的有关专家普遍认同,中国较早的企业并购风潮源自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并首先出现在保定和武汉等地。

      改革开放后,一些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亏损,直至面临生存危机。1984年7月,保定市锅炉厂兼并保定市风机厂。1984年底,保定市已有4户亏损企业被4户优势企业兼并。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保定市政府又促成9户优势企业兼并了10户劣势企业。从1984年到1989年的几年内,中国企业并购经历了一次高潮。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薛有志研究中发现,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优势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了对小型劣势企业的兼并,并购主要体现了“强弱型”的复合特征。

      此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的明确,一些国有企业以扩大规模、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并购行为开始活跃,中国企业的并购思路和方式都有了较大发展。以最为活跃的保定市和武汉市为例,1992年—1997年间,保定市共发生40起并购事件,武汉市则有超过300家企业参与并购。

      1993年9月至10月间,深圳宝安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购买股票方式,收购上海延中实业公司16.8%的上市流通股票,成为延中实业公司的控股股东,又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序幕。

     “试水”阶段:中国企业尝试海外并购

      1992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不断增加,除了投资规模和技术水平有显著提高外,外资开始以购买企业整体或部分股权的形式,加大了并购中国企业的力度。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向跨国公司发展。

      一些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或改制后的股份制公司,如中兴通讯[35.200.00%]、海尔、华为等知名企业,在南亚、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地设立了代理商和经销商;2005年,联想集团[3.661.11%]正式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TCL集团[3.50-0.28%]则兼并重组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

      近几年来,中国对外投资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数量持续增多,成为中国对外经济活动中一个亮点。

      截至2007年底,中国近7000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1179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通过“走出去”战略开始了国际化经营。

      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增强投资意识,但目前的状态都是处于“试水”阶段,真正取得明显成功的企业还十分有限,中国企业亟须在挫折中积累经验。

     低成本并海航鹑谖,轮泄笠档幕

     近两年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打击,许多外国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并购活动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2009年一季度,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同比分别下降54%和77%,预计全年下降幅度达50%和67%。

      金融危机使海外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不得不通过出卖公司资产或股权渡过难关,这些都为中国创造了一系列海外投资的机会。现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且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中国的银行业状况良好资本金充足,能够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融资支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庞大的国内需求仍在释放……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优质资产、先进技术机会增多,也遇到了一个低成本并购的大好时机,但一些企业仍缺乏明确的并购战略,或过于关注收购价格。中国企业要学会从失败的海外并购中积累经验,关注被收购企业的价值提升潜力,并充分评估市场风险。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